“今年訂單脫毒薯苗1600萬株!”近日,隨著這筆新疆石河子市客戶的訂單落地,河北省邯鄲市磁縣“禾下土”脫毒甘薯產業基地脫毒薯苗訂單收尾。從3月剪苗銷售期至今,一批批“科技薯苗”陸續搭乘飛機、專車等,銷往新疆、海南、黑龍江等29個省(市區),在不同地區的土壤里生根結果。
一個普通內陸縣的甘薯苗為何能受到國內各大市場的青睞?磁縣農業農村局種子管理站站長程瑞玲介紹:“像人一樣,甘薯也會‘生病’。”磁縣薯苗采用國際先進的“莖間剝離”生物脫毒技術,先后完成了30多個甘薯品種的脫毒組培,形成“育、種、產、儲、銷”一條龍閉環產業鏈。科技育苗技術的應用,讓農戶看到了前沿技術帶來的新可能。
走進磁縣脫毒甘薯產業基地,農業技術員霍研敏正在顯微鏡前將薯苗莖尖0.1-0.3毫米不帶病毒的分生組織取下,經“離體培養”,誘導出莖尖苗,確認不帶病毒后,再進行擴繁,這就是“莖間剝離”生物脫毒技術。
“別小看這一株株脫毒小薯苗,看似很普通,卻有一顆‘科技芯’。”該基地負責人崔伏喜說,2009年甘薯復合病毒病SPVD在我國多地發生,部分地塊幾乎“顆粒無收”,看著損失慘重的薯農,崔伏喜非常痛心。于是,基地從2010年起,依托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城生物分子育種中心、中國農科院甘薯研究所等單位,開始實施脫毒甘薯種苗繁育課題攻堅,建立起了現代化脫毒組培擴繁中心,并在海南、安徽、云南等地分別建設了脫毒試驗示范基地。
“由于實行了規模化生產,脫毒后的苗和普通苗價格差不多,每畝還能增產30%以上,增加種植收益1500到2000元,所以一上市就受到了薯農的歡迎。”該基地銷售經理崔永平說,高質量薯苗迅速打開了國內市場,訂單雪片般飛來。如今,磁縣脫毒甘薯產業基地每年可以生產優質脫毒薯苗10億多株,銷售量居全國前列。
磁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王國棟表示,近年來,該縣堅持科技創新引領,不斷加強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將甘薯產業作為特色種植龍頭產業布局推進,全縣甘薯種植面積已達到2萬多畝,讓廣大薯農的腰包越來越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