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種子是農業生產的源頭。
從2023年10月17日到12月26日
兩個多月時間,
終于通過所有“關卡”
進入銷售環節,
在2024年春天,
轉基因種子即將正式播種。
他曾任德國科沃施中國區總經理,
深耕玉米、甜菜、油菜和向日葵等作物產業多年,
對種業產業現狀與發展有獨特見解。
他對轉基因玉米產業有著怎樣的思考?
國際化種業企業在我國有什么特點?
2024年,他將會更關注行業中的
哪些方面?
本期問大咖邀請嘉賓
原德國科沃施中國區總經理
周偉
Q1
2023年,談談您印象深刻的一些事情。
周偉:
1、生物育種產業化的正式落地,具體表現為2023年10月及11月轉基因玉米及大豆品種審定證書的公示及批準,以及2023年12月轉基因生產經營許可證的的頒發。這是行業正式進入生物育種時代的重要里程碑。
2、行業整合步伐持續加快。龍頭種企的的并購重組持續進行:國投集團、先正達、大北農等加速產業并購步伐。
Q2
國際化種業企業在中國發展呈現什么特點?
周偉:
1)從市場角度來看,國際化種業在中國部分細分市場占據優勢,特別是春播區和熱帶區域,以玉米種業為例:
春播玉米區:早熟與極早熟是以德法系為主,中熟及中早熟是美系的天下,中晚熟就是國內國外品種平分秋色了。
熱帶玉米區:正大、中種國際仍然占據著前兩名的地位。
但是,在春播晚熟區以及單一熟期面積最大的黃淮海玉米區域內,國內種企仍然是絕對主導。
2)從生物育種產業化來看,國際化種業在中國由于相關政策的限制,仍然是處于比較落后的位置。
Q3
從企業角度,如何提升品種生命力?
周偉:
1、品種研發的持續創新。只有在大田產量、制種產量、綜合抗性、滿足下游需求和輕簡化種植等方面真正取得突破的品種,才能具備長久的生命力。所以研發創新要從這些角度去攻關。
2、種子質量的保證: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同樣的種子或者差異化不大的品種之間,種子質量的差異就是種企及品種生命力的體現。
歷史上,先玉335的單粒播種的推廣是基于種子質量的基礎,鄭單958同一個品種不同企業之間的價格不同也是基于種子質量的差異。
而在當下品種眾多的格局下,市場基本不會給企業和品種第二次的機會,所以種子質量從始至終的優異性是保證品種以及企業生命力的必要條件。
我所熟悉的先鋒在中國的兩家合資公司、先正達、墾豐種業、墾豐科沃施種業以及新疆華西種業等等都將產品質量持續保持優異作為企業的重要經營和管理目標。
Q4
對中國種子企業走向世界,有什么建議?
周偉:
1、發揮我們的品種優勢:比如說雜交水稻種子、部分有優勢的蔬菜種子、向日葵種子等;
2、其他國家種業法規的研究和學習:“兵馬未動,政策及風險研判先行”。比如當地的審定或者登記制度、進出口審批、稅收及用工政策、外匯管理政策、投資負面清單、當地政治軍事環境等等的事先學習及研究。
3、注重并做好知識產權保護:品種及自交系的保護需要在充分研究當地政策后,第一時間申請。
4、尋找誠信的海外合作伙伴:就像外資企業在中國找合作伙伴一樣,種企出海過程中,選擇好的合作伙伴能夠大大助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國內監管部門適當放寬進出口審批手續及時間。
Q5
轉基因玉米種子正式獲批上市,您認為會對市場帶來什么影響,種植面積會有爆發性增長嗎?
周偉:
中短期來看:
轉基因玉米種子仍然在“穩慎有序推廣”的方針指導下進行。比如制種區域,推廣區域等等的指導及規范都是這一方針政策的具體體現。
長遠來看:
轉基因抗蟲性狀起到的“蟲口奪糧”效果對我國糧食單產的提高是會起到正面積極的作用。同時,抗蟲用藥量的減少,特別是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效果更加顯著,是有利于這些地區的環境保護的。還有就是,同一除草劑在避免玉米大豆輪作時藥害的減少,也會帶來相應效益的增加和耕作的輕簡化。
Q6
對于沒有研發能力的企業,是否需要搭“順風車”?有什么好的合作方式值得推薦?
周偉:
是需要搭“順風車”的。
科企合作。國家鼓勵科企合作。企業在這個方面要更加主動,積極促進相關科研成果的轉化,同時企業也要將市場的最新動態、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及時地反饋給科研機構。
Q7
從德國及其他國家經驗來看,轉基因種植在生態環境安全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問題?
周偉:
德國及歐盟的絕大多數國家沒有允許轉基因作物的種植,但是跨國公司在北美及南美地區的轉基因研發及種植方面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需要注意的問題有:
1、性狀轉化過程質量的控制及最優轉化版本的選擇;
2、昆蟲庇護所的設立;隨著轉基因作物滲透率的提高, 這一方面的法律法規也應盡快頒布和實施。
3、避免出現“超級雜草”。
Q8
未來五年,您預測生物育種技術將會發生哪些變化?您認為2024年的轉基因技術將呈現怎樣的特征?
周偉:
1、轉基因方面:
從目前的抗鱗翅目昆蟲向抗蟲譜更廣的方向轉變,比如抗鞘翅目等等。
從抗草甘膦、草胺膦向抗更多種除草劑的方向轉變。
從監管部門的政策導向來看,新批準的轉基因性狀要具備新穎性,避免低水平重復。
2、基因編輯:
基因編輯技術方興未艾。目前基因編輯已經在提高抗病性、改良作物品種及品質、改進作物種植環境等方面發揮了作用。
記者 | 程楚
海報 | 肖艾琦
編輯丨農財君
聯系農財君丨18565265490
新時代 新種業
南方農村報丨農財寶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