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者共話蔬菜產業如何向更高水平發展
為進一步提升長三角地區優質、耐寒不結球白菜新品種的研究、推廣和應用能力,促進長三角地區蔬菜產業的提質、增效,加強長三角地區的區域聯動合作、交流,推動長三角地區農業科技進步與技術創新,近日,一場關于長三角地區優質、耐寒不結球白菜專題學術論壇暨秋冬季新品種展示會在上海市舉行。
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志輝出席會議,并表示,隨著人們對健康飲食的日益重視,蔬菜的品質和口感成為消費者關注的焦點,此次活動能夠為相關領域的專家和從業人員提供一個交流和學習的平臺,共同探討耐寒不結球白菜的優質生產和育種技術,推動長三角地區的蔬菜產業向更高水平發展。希望通過這次會議,加強區域合作,為蔬菜高質量發展在優良品種、機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等方面提供技術支持,發揮長三角地區特有的貢獻。
此次會議特邀國家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不結球白菜(小白菜)品種改良崗位專家、南京農業大學李英教授,細胞育種崗位專家、沈陽農業大學劉志勇教授和上海市農業科學院李曉鋒研究員三位白菜領域專家圍繞不結球白菜種質資源創新、品種選育等方面作精彩的報告,為育種工作者帶來更多啟發。
不結球白菜,又名青菜,是上海市民最喜愛的綠葉蔬菜之一。“三天不見青,兩眼冒金星”,足以體現青菜在上海市民心中的地位。隨著冷空氣的來臨,青菜等綠葉菜生產面臨嚴峻考驗,培育和篩選優質、特耐寒的青菜品種具有重要的意義。
會議期間,主辦方還專門在上海市農業科學院莊行試驗站安排了現場參觀活動,展示了來自長三角地區的不結球白菜品種88個,包括青菜、黃心烏、奶白菜等新優品種。上海市綠葉蔬菜產業技術體系專業組組長、上海市農業科學院綠葉菜技術創新團隊負責人朱紅芳向與會人員介紹了各品種來源、種植情況、耐寒性表現等。與會人員現場考察了不結球白菜的田間表現,為秋冬季耐寒種質創制、品種選育和種植戶品種篩選提供參考。
“此次展示的品種均經歷了12月中旬的極端低溫檢驗,田間真實的表現能為冬季青菜的選育工作提供較高的參考價值。”上海市綠葉蔬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所長朱為民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