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5—6日,全國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工作總結會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縣召開。會議全面總結了2023年品種登記工作成效,研究部署了2024年重點工作任務。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全國農技中心相關處室負責人,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種子管理部門的負責同志及品種登記工作人員及有關專家共計70余人參加會議。
會議認為,2023年部省兩級種業部門扎實推進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體系建設,在規范品種登記入市、加快良種推廣應用、加強品種事后管理等方面深入實施品種登記制度,取得積極成效。守好品種市場準入關口,全年29種作物登記品種3085個,推出一批特色優質、專用特用、綠色高效新品種,能夠滿足不同生態區域、種植模式、生產用途、市場消費等品種需求。建好品種評價推廣窗口,通過部省聯動、區域接力、重點突破,唱響品種評價“四季歌”,搭建“看禾選種”平臺,全國共建立展示點476個,展示品種2.8萬個次,一批生產急用、市場急需的短生育期、耐鹽堿、高品質的優良品種脫穎而出。把好品種監管凈化出口,依法持續清理向日葵、甜瓜、黃瓜問題品種,發布撤銷公告2批,基本完成向日葵“仿種子”清理任務,有效維護了種業市場公平競爭秩序,更加堅定了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的信心和決心。
會議強調,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核心是創新,關鍵在品種。品種登記是品種管理鏈條上的一環,與品種審定有機結合、互為補充,旨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生物安全、食品安全、種業安全提供品種支撐。品種登記要瞄準保障國家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根本任務,在拎穩“油瓶子”、保供“菜籃子”、端好“果盤子”等方面提供良種支撐,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會議要求,2024年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工作要圍繞種業振興行動目標任務,聚焦主責主業抓主抓重,聚焦支撐管理落細落小。一要筑牢基礎。落實新修訂的登記辦法,優化修訂登記指南,明確品種試驗技術標準,加強DNA指紋檢測技術應用,嚴格品種差異性要求,在源頭上進一步規范品種審查公告。二要落好重心。貫徹落實種子法,堅持將工作重心落在事后監管服務。在安全性評價上,以短生育期、耐鹽堿、高品質品種為重點,加強登記品種跟蹤評價。在符合性驗證上,繼續試點開展登記品種抽查驗證,進一步完善指標體系,建立技術規程,研究制定工作規范。在真實性鑒定上,啟動西瓜、番茄等登記品種清理,堅決撤銷問題品種,切實維護種業市場公平競爭秩序。三要開拓創新。以品種登記工作為抓手,在短缺品種選育推廣上實現“點”上突破。以品種登記工作為紐帶,深入研究特色作物種業發展,在推動品種創新發展上實現“線”上鏈接。以品種登記工作為平臺,全方位對接產業發展,加強新品種新技術示范推廣,在支撐農業生產提單產、促增收、增效益上實現“面”上拓寬。
會議期間,北京、浙江、四川、甘肅等省份作了典型交流發言,介紹了落實登記制度的經驗做法和創新舉措。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國家種質資源庫有關專家圍繞加強品種登記與品種保護工作銜接,規范登記品種種子樣品提交等作了專題報告。會議還組織全體代表赴由新疆農業科學院海南三亞農作物育種試驗中心承建的國家農作物品種展示評價基地(海南海棠)觀摩了西瓜、甜瓜登記品種展示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