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制種的黃金期,眼下,全國各地的種子加工企業正在加緊生產,保障明年全國春耕用種需求。

在育種大縣江西南城,依托傳統雜交水稻制種和糧食高產縣的雙優勢,科研人員正在努力培育新一代高品質良種。
江西某有限公司生產主任 龐巖:我們已經收入水稻種子1300萬公斤,將陸續發往全國各地,為明年春耕做好準備。

甘肅省是全國最大的玉米制種基地,制種玉米種植面積達160萬畝,其中123萬畝位于河西走廊的張掖市,每年全國大田玉米種子每5粒中就有2粒來自這里。

在張掖市一家玉米種子生產企業的車間里,3條自動化包裝生產線全天候運轉,每天可加工成品玉米種子約200噸。金黃色的玉米種子經過加工后,被穿上了五顏六色的“衣服”,這種包裹玉米種子表面的薄膜叫“包衣”,是一種化學合成的專業種衣劑。簡單來說,就是將殺蟲劑、殺菌劑、復合肥料等多種成分按一定比例均勻包覆在種子表面,形成一層藥膜。

甘肅省張掖市某種業公司負責人 詹文:種子“包衣”通俗講就是給種子穿衣服,保護種子不被地下的害蟲、病菌所危害,同時提高種子抗低溫等不良環境的作用。

目前,張掖市88家制種企業正開足馬力,生產加工玉米優質良種,以供應來年26個省份、3億畝大田春播。

甘肅省張掖市種子管理局市場管理科科長 趙蕊:2023年,張掖市玉米制種面積123.28萬畝,產種量達到5.27億公斤,玉米制種面積和產量均創歷史新高。

來源丨央視財經
編輯丨農財君
聯系農財君丨18565265490
新時代 新種業
南方農村報丨農財寶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