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西北安吉縣和浙中嵊州市同處長江下游,前者以經營單季粳稻為主,后者絕大部分的水田年復一年耕種秈稻。過去幾年,兩地水稻產業幾乎同時因節水抗旱稻的推廣奏響了轉型升級變奏曲,2023年兩地節水抗旱稻面積均超過了5000畝。恰恰是這兩個5000畝,完整“拼”出了以“旱優73”“旱優3105”等為代表的節水抗旱稻產業價值鏈。
丘陵坡地間的“生態賬”——
節水減排、資源利用率高
秋收時節,安吉山鄉丘陵坡地上的一小片一小片金黃大多是節水抗旱稻。這些無法連片的金黃早早為綠水青山的安吉大地鋪陳出豐收的景象。在安吉,不符合綠色生態的要求,再優質高產的種子也沒有生存空間。節水抗旱稻何以在此安家落戶?
“我們團隊從超級雜交稻賽道轉向超級旱稻,第一個抗旱性篩選基地就在安吉,連續運營了20多年了。”上海市農業科學院、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學家羅利軍說。20世紀90年代末期,羅利軍就在安吉創下了浙江雜交稻高產紀錄。還是在安吉,他退出超級雜交稻育種賽道,轉向超級旱稻,帶領團隊選育了節水抗旱稻。
在今年10月8日召開的安吉節水抗旱稻現場觀摩暨研討會議上,記者了解到,安吉縣不僅擁有節水抗旱稻第一個抗旱性篩選科研基地,自1998年以來,安吉縣水利、農業等部門與羅利軍團隊形成了緊密的研發、推廣、再研發的合作關系。
與會者參觀的余村綠色生態節水栽培技術示范基地、靈峰街道靈峰村推廣種植基地以及安吉農高新集團科研試驗基地,解決現實問題與前瞻性相結合的特征一目了然。余村和靈峰村基地示范的是新墾耕地、新改山坡旱地種植節水抗旱稻,對于破解安吉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衡、水田后備資源少等農業短板問題具有現實價值。農高新集團科研試驗基地著重于水改旱田種植節水抗旱稻、機覆全生物降解膜旱直播高效栽培技術等多個區塊進行對比試驗,驗證節水抗旱稻節水、減排、增產、高效等特性。同時,通過展示節水抗旱稻機覆全生物降解膜旱直播、旱管及海綿農田改造種植示范,形成綠色生態種植技術及管理體系,為探索水權交易和排污權交易提供支撐,為下一步編制“節水抗旱稻生產定額灌溉”提供基礎數據。
此次研討會不僅圍繞節水抗旱稻提高土地利用率及保障糧食安全這兩項內容,還探討了因節水抗旱稻引發的水權交易、田間碳匯交易、排污權交易等議題,極具現實和前瞻意義。
與會人員表示,這些對比試驗極具前瞻性,不僅僅考慮了安吉的實際,也能為全國貢獻數據、積累經驗。
一塊年糕里的“效益賬”——
米質好、成本優勢明顯
今年中秋節,嵊州人的中秋好禮中除了傳統的月餅,還多了一份被譽為“中秋新米”的禮物,這是嵊州二分田糧食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成功引進“旱優73”并形成規模化經營的結果。
“米質確實好,水田平均畝產超過了610公斤,旱田畝產超過了450公斤,優質又高產的秈稻品種,是傳統秈稻種植區水稻經營者們的福音。”浙江二分田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過永華說。
過永華是嵊州市水稻經營主體中的佼佼者,在他的努力下,組建了水稻規模達1.8萬畝的嵊州市二分田糧食專業合作社聯合社。這個聯合社不但擁有中秋新禮“中秋新米”,還形成了兩條“剡溪二分田”品牌水磨年糕流水線,主打百年工藝、新米加工,年糕每斤售價為6元。自去年推向市場以來,該品牌年糕積攢了不少好口碑。
過永華對在全國推廣品牌年糕的信心與日俱增。因為他對“旱優73”的品質、產量和成本有信心,對區域性組建“旱優73”等品種的節水抗旱稻產業鏈閉環和價值鏈有信心。
記者了解到,“剡溪二分田”品牌水磨年糕米粉是“旱優73”和另一種雜交秈粳品種的組合,其中“旱優73”米粉占比40%。在正常情況下,水田“旱優73”稻谷產量基本能確保1200斤以上,再生稻畝產也能達到600斤,加上化肥農藥等種植成本比較低,加工成大米和年糕產品的成本優勢相當明顯。“我們還在試種‘旱優3015’品種,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今后我們聯合社的大米和年糕產品類型會豐富起來,競爭力也會越來越強。”過永華說。
利用節水抗旱稻早熟、優質、高產、節本等性能形成優質大米和品牌年糕產品,繼而構建起一產二產融合發展的節水抗旱稻產業閉環,嵊州的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正在探索。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黨支部書記龔麗英告訴記者,最近兩三年,中心團隊和全國節水抗旱稻全產業鏈創新聯盟成員特別關注各類經營主體開發節水抗旱稻價值的相關探索實踐,希望盡快總結完善各個區域節水抗旱稻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全面呈現節水抗旱稻的生態、經濟、社會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