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3年上半年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畜牧獸醫局負責人陳光華,市場與信息化司負責人劉涵出席發布會并答記者問。
曾衍德介紹,今年以來,農業農村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狠抓生產保供給,鞏固成果守底線,上半年農業農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為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提供有力支撐。
夏糧豐收到手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夏糧產量2923億斤,產量居歷史第二高位,仍是豐收季。潘文博說,夏糧遭遇多年不遇的“爛場雨”,能夠再獲豐收實屬不易,這個結果是搶回來的,是奪回來的。
面對今年麥收的嚴峻形勢,圍繞著“割、曬、收、保”,迅速打響了抗災奪豐收大會戰。中央財政緊急下撥5.46億元支持河南、陜西等地搶收搶烘,多部門聯合設立跨區作業接待站3200多個,緊急調集履帶式收割機、組建6000多支農機應急服務隊,設立1100多部熱線電話,“三夏”期間共投入60多萬臺聯合收割機,晝夜不歇、爭分奪秒搶收搶烘小麥,日最高收獲2400多萬畝,主產縣3-5天就結束了,往年需要5-7天。
據最終的農情調度,“爛場雨”受災面積2790萬畝,占全國小麥面積8%,受災的95%在河南,山東、安徽、河北、江蘇等其他主產省,“爛場雨”影響不大,夏糧都實現增產。全國算大賬,有增有減,還有面積增加的因素,最終全國夏糧略減25.5億斤、減幅0.9%。
關于夏糧略減對市場的影響,潘文博介紹,這些年來,我國小麥年際間產需是平衡有余的。目前小麥庫存充裕,可滿足近一年的消費,略有減產不會對糧食市場產生大的沖擊,目前小麥市場價格基本穩定。
全力以赴奪取秋糧豐收
秋糧是全年糧食的大頭,奪取全年糧食豐收關鍵在秋糧。潘文博介紹,初步預計秋糧播種面積超過13億畝,長勢總體正常。但秋糧最終能否實現好收成,關鍵還在防災減災。
7-9月是抗旱防汛防臺任務最重的時節,也是防病治蟲最關鍵的時期。據介紹,今年夏秋季農業氣象年景是總體偏差的,極端天氣復雜嚴峻,干旱洪澇多災并重,病害蟲災多發重發,給后期的秋糧生產帶來極為嚴峻的挑戰。
對此,農業農村部會同水利部、應急管理部、中國氣象局四個部門聯合召開了全國農業防災減災工作推進視頻會,明確要求把防災減災作為當前三農領域壓倒性任務,一手抓防災抗災減損失,一手抓大面積提單產增產量,確保全年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潘文博表示,要指導各地加強農機調度,搶收早稻,搶插晚稻,確保早稻地塊都能種上晚稻。同時指導“兩季不足、一季有余”的地區努力擴大再生稻,因地制宜發展玉米、紅薯等晚秋作物,能增一畝是一畝,能增一季是一季,打好面積基礎。加密監測預警,細化防范預案,分區施策、分類指導,做到見勢早、行動快、措施實。突出典型區域和重點環節,盯住玉米、大豆關鍵生育期,落實好肥水調控、“一噴多促”等田管措施,力爭能夠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派出工作組和科技小分隊,蹲點包片指導落實好關鍵的抗災減災增產技術措施,全力以赴打好抗災奪秋糧豐收這場硬仗。
農產品價格總體波動正常
農產品市場一頭連著生產者,一頭連著消費者,既事關農民的“錢袋子”,也關系到市民的“米袋子”“菜籃子”。
農業農村部在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的同時,持續加強農產品市場的跟蹤研判。劉涵介紹,綜合調度分析來看,上半年我國農產品供應總量充足,各主要品種價格有漲有跌,總體波動正常。
稻谷供需關系基本平衡,價格小幅上漲;小麥市場供應預期趨穩,價格高位回落;玉米下游消費逐步恢復,價格持平略漲。受全球大豆油料供給寬松、美元持續加息等因素的影響,今年以來國際油脂油料價格降幅較大,傳導拉低國內大豆、食用植物油市場價格。食糖、棉花價格明顯走強。生豬階段性供大于求,價格低位運行;牛羊肉鮮奶禽蛋供給相對寬松,價格整體下行。蔬菜、水果市場受高溫天氣影響,當前價格均高于去年同期。
針對生豬價格持續低位運行的現象,農業農村部組織專家、行業協會和重點企業會商,綜合研判下半年的生產和市場形勢。陳光華介紹,目前生豬生產仍在慣性增長,消費增長乏力,短期內生豬價格缺乏大幅回升的基礎。對此,他提醒廣大養殖場戶要科學安排生產,保持合理的生產上市節奏,特別是要順時順勢出欄肥豬,避免在價格低位時盲目壓欄和二次育肥,造成更大的虧損。
有力有序抓好現代設施農業發展
發展現代設施農業是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新賽道,也是增加食物供給的新途徑。今年,農業農村部啟動設施農業現代化提升行動,引導各類主體參與現代設施農業建設。
曾衍德介紹,要從突出建設重點,強化創新驅動,聚合資源要素,激發市場活力等方面著手,有力有序抓好現代設施農業發展。
改造提升老舊設施,補上缺的要件,應用新的技術,更新舊的設施,提高生產效率。新建提質現代設施,建設現代日光溫室、植物工廠、立體養殖設施、海洋牧場等,利用非耕地資源發展戈壁農業、寒旱農業,做出新增量。
推進設施農業裝備制造、專用品種協同攻關,加快研發一批與發展現代設施農業相適應的技術和裝備,解決制約現代設施農業發展的關鍵和突出問題。針對不同產業類型、不同區域,集成組裝一批實用技術模式,加快推廣應用,提高資源效率和產出效益。
實施設施農業貸款貼息補助政策,將符合條件的現代設施農業項目納入地方政府債券支持范圍。鼓勵金融機構設立設施農業專屬金融產品,實施投貸聯動,將符合條件的項目打捆打包由市場主體實施,納入農業農村基礎設施融資項目庫。
做強農業龍頭企業,提升全產業鏈標準化生產水平。培育一批設施農業經營示范家庭農場、示范合作社,扶持壯大一批從事良種繁育推廣、綠色統防統治、設施有效運維的社會化服務組織,帶動小農戶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