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于家務國際種業科技園區,參賽的鮮食番茄、黃瓜已經擺放在桌上。本次參賽的66個園區帶來了109種鮮食番茄和36種鮮食黃瓜。番茄按照大、中、小型果3類進行評選,想成為番茄擂主,不僅要長得“漂亮”,口感也要鮮美。黃瓜按照華北密刺型、華南旱黃瓜、水果黃瓜3類進行評選。蔬菜領域的專家、營養學專家、農產品銷售專家和市民進行品鑒后,掃二維碼對各個品種進行打分評選。
通州區農業農村局種業專班負責人李子嘯:“今年的這個擂臺賽有比較大的亮點是影響力大,由京津冀地區擴大到了山東、寧夏、內蒙等地,再就是評價環節有些變化,更側重的是口感和風味。”
天津市蔬菜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首席專家杜勝利:“讓我感到印象深刻的是參試的番茄的品種比往屆多了很多,而且整體的質量我覺得也是比往屆又提(升)了一大塊兒。”
組委會對每個參賽樣品都進行了一個小小的“體檢”,主要是對農殘和糖度進行檢測。從體檢結果來看,所有參賽產品都不存在農殘超標,且糖度水平普遍較高,大部分達到行業認同的鮮食番茄糖度指標。擂臺賽期間,還舉辦了北京市設施蔬菜創新團隊成果路演,向大家展示了15個蔬菜新品種,以及“連棟溫室工廠化番茄栽培”等16項新技術。截至目前,京津冀鮮食番茄、黃瓜擂臺賽成功舉辦五屆,逐步成為行業的品牌賽事。五年間,北京設施鮮食蔬菜種植面積由300畝發展到4000畝,成為全市主推的高效模式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