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段光耀 劉陽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胡明寶)近期,陜西省商洛市出現持續陰雨天氣,對已成熟尤其是待收割小麥造成不利影響。為降低災害損失,全市農業農村系統迅速研判形勢,科學擬定應對措施,千方百計搶收減損保夏糧豐收。
科學研判,分區分類制定搶收方案。印發《做好應對近期連陰雨天氣搶收搶種工作》《技術服務》等通知,繪制出小麥成熟期“分布圖”,及時合理安排小麥收割“路線表”,具體到天、到田、到戶。發動廣大群眾,逐級組建應急搶收作業服務隊,排出搶收優先序,提高機收效率。
加強調度,全力保障搶收機械。各縣區成立搶收搶種農機調度指揮中心,做好“區內統籌、無縫銜接”。以鎮村為單位,組織開展送機送油到田、維護維修到田、送水送飯到田“三到田”服務,實行機手輪換作業、晝夜收割,做到人歇機不停,加快搶收進度。
烘干晾曬,防范小麥發芽霉變。縣鎮村對現有各類烘干設施和晾曬場地細致摸底,解決好烘干機械所需熱源問題。“一對一”對接種植大戶和規模經營戶,有序組織糧食轉運烘干。
搶種擴播,加大以秋補夏力度。陰雨多不利于收獲,但有益于墑情。各地利用有利墑情,積極引導種植大戶、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流轉、托管等方式,擴大夏玉米種植。開展秋糧單產提升行動,主推“一增二調多促”技術模式,提升播種質量,落實關鍵技術,確保單產提升。確保全市33.7萬畝大豆、18萬畝油料及16萬畝復合種植的任務足額完成。
強化保障,精準督導指導服務。建立“市包縣、縣包鎮村、包扶到戶”包抓機制,組織全市農業農村系統干部投入搶收搶種大會戰。各級技術單位和聯縣包抓督導單位抽調精銳力量,沉在一線、實地查看、每日研判,精準開展指導服務。同時,建立領導帶班和24小時值守制度、農情日調度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