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飼用小黑麥管理原則
春季是飼用小黑麥構建豐產骨架、決定產量和品質的關鍵時期,搞好春季麥田管理對確保小黑麥豐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去年秋季降水較多、許多地區飼用小黑麥未灌冬水,土壤墑情較差,旱象開始顯現,隨著春季降水增多,小黑麥旱情得到緩解,對返青、促進弱苗升級轉化、調節群體大小具有關鍵作用。搞好春季拔節期管理,將加快苗情轉化升級,保證小黑麥豐產。
目前田間管理的技術路線建議為:“控旺保穩,促弱轉壯,因地因苗制宜,加強分類指導,科學運籌肥水,促苗早發穩長,加快苗情轉化升級,構建合理群體,奠定豐產基礎。”
二、飼用小黑麥拔節期管理措施
1.分類管理、肥水調控
加強飼用小黑麥土壤墑情監測,土壤相對濕度低于60%,苗情較差的麥田,要早澆水,但要控制水量,防止地溫下降,可采取小水慢灌或微噴灌的形式,澆到地頭即停,少量多次。要大力推廣噴灌、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灌后淺中耕,切斷土壤表層毛細管,減少水分蒸發。
水源不足的地方可采取輸水管或水帶灌溉,努力擴大灌溉面積,也可葉面噴施抗旱保水劑和葉面肥,促進根系發育,增強植株抗旱能力。
對于早地,應根據墑情或趁降水前,使用播種機旱地追肥。對地力水平一般的苗,拔節期結合澆水畝施磷酸二胺10公斤。
缺氮主要表現:植株矮小瘦弱,生長緩慢,分蘗少而弱,葉片窄小直立,葉色淡黃綠色,老葉葉尖干枯,逐步發展為基部葉片枯黃。
缺磷主要表現:麥苗生長緩慢,植株矮小,葉片呈現暗綠色,無光澤,嚴重缺磷時葉片、葉鞘發紫。
缺鉀主要表現:麥苗下部老葉的葉尖、葉緣先變黃,而后逐漸變褐色,遠看似火燒狀,嚴重時整葉干枯,莖稈細小柔弱。深播弱苗表現為幼苗葉片細長,根系發育不良,分蘗少,地中莖很長。
2.防控病蟲,化學除草
加強病蟲害監測防控,做好莖根腐病、紅蜘蛛、蚜蟲等病蟲害綜合防治,選用合適藥劑,做到早防早治,統防統治。對冬前沒有化除的麥田,根據田間雜草種類,選擇適宜除草劑,嚴格按照使用濃度和技術操作規程進行化除,以免發生藥害。
飼用小黑麥根腐病的防治:飼用小黑麥拔節、抽穗和開花期用25%丙環(敵力脫)乳油124.5-249克/公頃,兌水50公斤進行噴霧葉面噴霧1-2次。小黑麥拔節期壓低蚜蟲蟲源基數,平均每百株小黑麥有蚜蟲500頭以上,或者有蚜株率大于25%時,畝用25%瞞清乳油50毫升、或叱蟲咻系列產品1500-2000倍液噴霧,10%的野虱凈60-70克;20%的此蟲咻2500倍液;25%的抗威3000倍液噴霧防治。
防除飼用小黑麥田播娘蒿、澤漆、薺菜、豬殃殃等闊葉雜草,在小黑麥3葉后至拔節期,可用15%雙氟·氯氟吡懸浮劑80-100毫升/畝,兌水15公斤均勻噴霧,只要溫度超過2°C就可使用,安全性高,除草效果好。
4.防控凍害,控旺防倒
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在寒流來臨前及時灌水,以改善土壤墑情,調節近地面層小氣候,減小地面溫度變幅,減輕凍害發生。凍害發生后,應及時采取追肥等補救措施,促進受凍麥苗盡快恢復生長。對長勢偏旺的麥田,要及時采取深中耕、鎮壓等措施,保苗穩健生長,為預防后期倒伏打好基礎。
四、飼用小黑麥的收獲技術
1.刈割時間
制作干草在孕穗期至抽穗期刈割(5月中旬),品質和產量最佳。制作青貯在乳熟期刈割。根據后茬作物播種時間和天氣情況,可適當調整刈割時間。
2.刈割機械
選擇合適的割草機,可選用世達爾9GYQ-2.4型旋轉式割草壓扁機、庫恩GMD10&100懸掛式圓盤割草機、紐荷蘭SR200自走式割草壓扁機、庫恩三聯式割草壓扁機、科羅尼M450自走式割草機。
3.留茬高度
留茬高度在8cm-10cm,防止泥土的帶入。
4.晾曬及加工
刈割之后,制作干草晾曬到飼用小黑麥含水量40%左右進行摟成草堆,再晾曬到15%-20%含水量時進行打捆。收獲青貯,在晾曬到70%左右的含水量時制作青貯。
總結:
1、劃鋤耙耱鎮壓,增溫保墑促返青。
2、科學運籌肥水,促苗復壯穩長。
3、加強病蟲害綠色防控。
4、關注天氣變化,科學預防凍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