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春天的溫暖,沐著海濱的風光,透著南繁的氣息,2023中國種子大會暨南繁硅谷論壇在美麗的三亞落下帷幕。人數多、規格高、陣容強、氣勢大,在種業人的心中引發新的震撼,為中國種業振興、南繁硅谷崛起奏響新的音符。

時針撥回到2018年3月26日。北京。國家會議中心。
中國種子大會播種在春天里,國內外種業界的700余名代表見證這粒“種子”破土萌芽。

首屆中國種子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
時變,勢變,種業發展走得愈加堅實。從“加快發展現代種業”到“實施種業振興行動”,萌生于北京的大會,在2021年奮躍南下海南三亞。“遷址”背后,是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作出的必須下決心把民族種業搞上去和一定要建成南繁硅谷的重要指示的實際行動,是融入中國種業振興、南繁硅谷崛起時代旋律的深入考量。
歷經五年,辦出水平、辦出品牌、辦出影響的中國種子大會,應時代之變遷、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朋友圈”越來越大,“磁場效應”越來越強,是中國種業界的群英大會、博覽大會、共享大會、引領大會。
成長歷程
向高 向大 向智 向深
成長常常在起步時就昭示了方向,再回首,更能看清其中的脈絡。

2018年,播種萌芽。以“引領中國種業,共創民族復興”為主題,以高峰論壇、高端培訓和6個專題論壇為內容,多方聚力,一往無前。
2019年,破土而生。大會定名,報農業農村部備案,中國種子協會可每年舉辦1次“中國種子大會”,確定了logo標識,突出論壇特色,舉辦了中國種業成就展,參會代表突破1000人。
2020年,按下暫停鍵。受新冠疫情影響,已籌備好的大會停辦一年。
2021年,蓄力成長。聯合多方重啟來到三亞,在種業發展重要歷史節點上,以“種業使命 南繁未來”為主題,發出最強集結令,2500余人參會,是一場立志打贏種業翻身仗的誓師大會,也是中國種業和南繁硅谷揚帆遠航的出征大會。
2022年,鍛造韌性。盡管受新冠疫情影響,先后3次調整時間,最終抓住時機確定檔期,2000多人參會,為“中國種業振興·南繁硅谷崛起”發揮大會獨特作用。
2023年,奮發向上。大會注冊人數突破3000,分論壇增加為13個。大會堅持“中國種業振興·南繁硅谷崛起”主題,為中國種業振興鼓與呼,為南繁硅谷崛起策與謀。
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一年接著一年干,五年成長,向陽綻放,恰如logo標識所呈現的深刻意境:一顆圓潤的種子,兩片伸展的嫩葉,融合八方,讓人體會到永不停息的韌勁和力量感。
回望這五年,中國種子大會一路走來,極為不易、極其難忘,在不斷創新中茁壯成長。

——向高。組織機構規格提高,農業農村部、最高人民法院、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國家知識產權局、江蘇省人民政府、海南省人民政府等悉數對大會進行指導。
——向大。會議規模不斷擴大,五年來吸引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業內人士,及海外人士響應參會,線下總人數超過10000人次。
——向智。大會主辦力量逐步壯大,聚力聚勢,群英薈萃,專家云集,高端科技探討,前沿技術交流,關注度和影響力不斷擴大。
——向深。發布權威信息、展示企業形象、探討科學理論、交流學術觀點、碰撞思想火花、捕捉合作機遇。
回望這五年,大會為共同回答時代之問、共同肩負種業使命、共同描繪南繁未來,凝心聚力、務實篤行。
成長果實
窗口 園區 平臺 殿堂 高地
五年成長非凡路,厚望如山,使命如磐。
中國種子大會,堅定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種業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終踏準時代節拍,融入中國種業振興、南繁硅谷崛起的時代旋律。
成為發布種業信息的窗口—
圍繞新時代種業發展,以全瞻性視角,指明種業發展中國道路,發布戰略性主旨報告,持續發布“中國種業十件大事”,解讀新《種子法》,關注品種保護制度改革,發布人民法院種業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典型案例,匯報南繁硅谷建設最新進展,披露龍頭企業、國家產業園最新動向,發布重要而權威信息。
成為展示種業成果的園區——
打造品種展示綜合示范區,累計展示8272個品種,涵蓋水稻、玉米、瓜果、蔬菜和雜糧作物。一大批好品種在三亞亮相,推向全國。今年還開展了“海南好吃玉米”評選。超5000平米的展覽空間內,共吸引350多家次企業以多種形式參展,先正達、大北農、隆平高科、荃銀高科、雪川農業等種業巨頭云集,集中展示種業成果。
成為推動種業合作的平臺——
促成一攬子項目集中簽約。中國種子協會、海南省農業農村廳、三亞市人民政府、海南省農墾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四方簽約,大會永久落地海南三亞。三亞市人民政府與大北農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數十項戰略合作協議簽署,促進雙邊融合發展;品種推廣協議簽署,加快科研成果轉化。
成為建言種業發展的殿堂——
探討中國種業熱點話題,直面行業發展難點,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累計59個論壇,70多位人次院士出席,國內外專家學者共作645個報告,對資源保護利用、產業化監管、知識產權保護、強化企業主體及關于水稻、玉米、園藝、畜禽、油料、南繁等囊括大種業的產業鏈提出有價值的建議。
成為傳承種業精神的高地——
舉辦中國種業成就展,為AAA級信用企業頒獎,頒發張海銀種業促進獎,邀請種業界黨的二十大代表、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等時代先鋒共話中國種業振興、南繁硅谷崛起,詮釋“執著夢想、合作創新、奉獻種業、強國富民的“中國種業精神”。
成就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
成長效應
形成“磁場”功能
在品種展示地,三亞市崖州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中,由彩色稻組成的logo標識圖案簡約大氣。今年有264家參展單位的1887個品種競相生長,品種之優、類型之全、面積之大,勾勒出一幅良田沃野的壯闊圖景。
2022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海南,強調種子是我國糧食安全的關鍵。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緊中國種子,才能端穩中國飯碗,才能實現糧食安全。種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種業科技就要自立自強。
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使命在心,中國種子大會給我們帶來了多彩的情景。

——觸發靈感。每年,種業人齊聚大會這座“大熔爐”,共商中國種業振興和南繁硅谷崛起大計,交流有成效,理解更深刻,路徑更清晰,觸發靈感的波濤,卷起振興路上的巨瀾。
——碰撞思想。李家洋、鄧秀新、劉旭、萬建民、錢前、李天來、許為鋼、翟虎渠、任長忠等院士以及全球專家攜最新成果、高端技術前來,激發種業科技創新的思想火花。
——營造氛圍。當惦記春天開大會成為一種習慣,這便有了一種氛圍。有了氛圍,就有了希望。政研企各方還同期舉行會議,開始形成了會議“生態”。厚重了大會的法治氛圍。最高人民法院大力支持大會,連續多年給大會作指導單位,表明了對種業法治建設和市場凈化的堅定態度,厚重了大會的法治氛圍。中央電視臺、新華社、人民日報等數百家媒體深度報道,拉近了與公眾的距離,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
——展現希望。大會展示的種業成果,評選出的海南好吃玉米,推介發布的年度種業十件大事,特別是白羽肉雞品種培育和基因編輯工具創新取得突破等,都展現出了種業振興的希望。
——凝聚力量。農業農村部、最高人民法院、九三學社中央、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江蘇省人民政府、海南省人民政府作指導單位,中國種子協會與海南省十多個單位共同主辦,高層次、多維度,廣視角,交流各方面的見識,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凝聚各方面的力量。
——開創未來。今年是種業振興“三年打基礎”的最后一年,也是扎實推進開局起步的關鍵一年。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就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作出了具體部署。剛剛結束的兩會,也提出要把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作為穩定糧食生產和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
在中國種業振興、南繁硅谷崛起征程的重要時刻,使命催征,勇立潮頭再出發,共創未來。大會落戶三亞,將繼續高水平、高質量辦下去,進一步融入中國種業振興、南繁硅谷崛起的時代旋律,發揮好“磁場”功能,傳遞好奮進信息,演奏好與中國種業振興、南繁硅谷崛起時代旋律相合拍的動聽音符。
春日不遲,相聚終有時。使命不辱,征程會有期。讓我們期待明年的春天再聚三亞!

作者丨中國種子協會 農財寶典
編輯丨農財君
聯系農財君丨18565265490
新時代 新種業
南方農村報丨農財寶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