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適合當地種植的良種,是獲得好收成的前提條件!
2023年馬上步入4月了,今年各地有哪些主推品種呢?農財君整理了目前廣東、四川、浙江、遼寧、吉林、黑龍江、重慶、漢中等地市發布(或公示)的2023年主導水稻品種,快來看看,有沒有你需要的?
廣東
主導品種
粵禾絲苗、南優占、五山絲苗、粵農絲苗、美香占2號、南晶香占、粵美占、19香、黃廣油占、雙黃占、南桂占、吉豐優1002、廣8優金占、青香優19香、廣8優2168、耕香優荔絲苗、Y兩優1378、金農絲苗、粵香430、廣泰優天弘絲苗、美巴香占、弘優秋占、廣8優169、Y兩優1173、Y兩優3089
上報農業農村部農業主導品種
粵禾絲苗、美香占2號
四川
|
序號
|
品種名稱
|
抗性情況
|
品質情況
|
品種特點
|
主要適宜區域
|
|
1
|
宜香優2115
|
高抗稻瘟病、兼抗稻曲病
|
達到國家《優質稻谷》標準2級
|
2、抗病優質超級稻品種宜香優2115實現了高抗稻瘟病、兼抗稻曲病、優質高產、高適高效有機結合,適宜于機插機收
|
適宜西南中低海拔平丘稻區、陜西南部及武陵山區作一季中稻種植
|
|
2
|
川優6203
|
國家區試稻瘟病綜合指數3.6,湖北區試2.4,穗瘟損失率最高級5級
|
達到農業行業《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二級
|
優質食味、高產
|
四川、重慶、貴州、(武陵山區除外)、云南中低秈稻區、陜南稻區等
|
|
3
|
品香優秱珍
|
2019年葉瘟4、6、4、7級,頸瘟5、5、5、5級;2020年葉瘟4、3、4、5級,頸瘟5、5、5、7級
|
外觀好、食味優、米飯香味濃,品質達到《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一等
|
米質優,產量高,耐熱性強,2022年重慶梁平測產刷新西南一級優質稻高產記錄(畝產856千克)
|
四川省、重慶市、貴州省、云南省、陜西省南部作一季中稻種植
|
|
4
|
川康優6308
|
國家區試稻瘟病綜合指數3.5,川、桂和豫區試稻瘟病最高病級5級。
|
農業行業《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二級(NY/T 593-2013)
|
7、米質優達部頒二級,獲四川省“稻香杯”優質米一等獎;高產穩產,適應性廣;抗倒性好,適合機械化種植
|
長江上游作一季中稻,河南秈稻區,桂南作早稻,桂中、桂北作中稻
|
|
5
|
宜優1611
|
區試稻瘟病綜合指數兩年分別為4.5、3.5。
|
部標優質一級
|
品質優,2022年獲“稻香杯”特等獎;稻米晶瑩剔透,商品性好,口感軟糯爽滑,適口性好。適宜機械化種植。
|
長江上游稻區
|
|
6
|
玉龍優1611
|
稻瘟病綜合指數兩年分別為3.8、3.0。
|
部標優質二級
|
品質優,2022年獲“稻香杯”特等獎;中國農業農村重大科技新成果獎;抗倒性強,發芽率高,適宜機械化種植。
|
長江上游稻區
|
|
7
|
川種優3607
|
稻瘟病綜合指數兩年分別為3.9、3.6,抽穗期耐熱性較強
|
達到農業行業《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二級。
|
全生育期152.7天,比對照F優498晚熟3.1天。株高110.3厘米每穗總粒數206.6粒,結實率86.6%,千粒重25.6克。
|
長江流域稻區除武陵山區外做一季中稻種植
|
|
8
|
宜香優2118
|
褐飛虱7 級,感稻瘟病,感褐飛虱,抽穗期耐熱性較弱,耐冷性一般。
|
米質達到達部標二級,口感好,具有爆米花香味。
|
米質達到農業行業《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二級。口感好,具有爆米花香味。
|
四川省平壩丘陵稻區
|
|
9
|
蓉7優808
|
稻瘟病綜合指數兩年分別為3.1、3.8,穗頸瘟損失率最高級7級。
|
達到農業行業《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二級。
|
結實率84.2%,千粒重27.0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兩年分別為3.1、3.8,達到農業行業《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二級。
|
四川省平壩丘陵稻區等長江中上游海拔800米以下地區稻瘟病輕發區
|
浙江
推薦審定品種
|
序號
|
作物類別
|
品種名稱
|
品種原名
|
|
1
|
早秈稻
|
中佳早74
|
/
|
|
2
|
早秈稻
|
富早6號
|
/
|
|
3
|
早秈稻
|
嘉早豐19
|
/
|
|
4
|
早秈稻
|
中組237
|
中組21
|
|
5
|
早秈稻
|
嘉早豐35
|
/
|
|
6
|
早秈稻
|
浙早33
|
浙1833
|
|
7
|
單季常規粳稻
|
秀水1926
|
丙19-26
|
|
8
|
單季常規粳稻
|
浙粳147
|
ZH18-47
|
|
9
|
單季常規粳稻
|
浙粳143
|
ZH18-43
|
|
10
|
單季常規粳稻
|
中嘉3號
|
/
|
|
11
|
單季秈粳雜交稻
|
甬優33
|
/
|
|
12
|
單季秈粳雜交稻
|
春誠優887
|
/
|
|
13
|
單季秈粳雜交稻
|
春優17
|
/
|
|
14
|
單季秈粳雜交稻
|
浙杭優K201
|
/
|
|
15
|
單季秈粳雜交稻
|
嘉禾優116
|
/
|
|
16
|
單季秈粳雜交稻
|
華中優9404
|
/
|
|
17
|
單季秈粳雜交稻
|
嘉禾優575
|
/
|
|
18
|
單季秈粳雜交稻
|
華中優9363
|
/
|
|
19
|
單季秈粳雜交稻
|
浙杭優K511
|
/
|
|
20
|
單季雜交秈稻
|
春兩優粵標5號
|
/
|
|
21
|
單季雜交秈稻
|
旱優716
|
臺滬優3516
|
|
22
|
單季雜交秈稻
|
之兩優68
|
/
|
|
23
|
單季雜交秈稻
|
華浙優2473
|
/
|
|
24
|
單季雜交秈稻
|
浙兩優858
|
/
|
|
25
|
單季雜交秈稻
|
荃優A18
|
/
|
|
26
|
單季雜交秈稻
|
V兩優720
|
/
|
|
27
|
單季雜交秈稻
|
皖兩優73
|
兩優73
|
|
28
|
連作雜交秈稻
|
圳18優粵標5號
|
/
|
|
29
|
連作雜交秈稻
|
18兩優720
|
兩優720
|
|
30
|
連作秈粳雜交稻
|
甬優36
|
/
|
|
31
|
連作秈粳雜交稻
|
浙科優4號
|
/
|
|
32
|
連作晚粳稻
|
春江190
|
/
|
|
33
|
連作晚粳稻
|
嘉禾276
|
/
|
|
34
|
單季雜交秈稻(高直鏈淀粉長膠稠度專用稻)
|
浙大高直優1號
|
/
|
推薦審定不育系
|
序號
|
作物類別
|
品種名稱
|
品種原名
|
親本來源
|
|
1
|
水稻不育系
|
安1S
|
/
|
廣占63S/華占//華占///華占////lcd1(9311低鎘突變體)
|
|
2
|
水稻不育系
|
華浙6A
|
167A
|
中浙A×華浙6B(中浙B/滬旱1B選株)
|
|
3
|
水稻不育系
|
華浙5A
|
251A
|
中浙A×華浙5B(中浙B/Pusa167導入株)
|
|
4
|
水稻不育系
|
中222S
|
中414S
|
望S×湘陵628S
|
|
5
|
水稻不育系
|
中香18A
|
恒香A
|
恒豐A×恒香B(恒豐B/香2B)
|
|
6
|
水稻不育系
|
浙大再1S
|
/
|
浙大01S/浙輻02
|
遼寧
中熟:
北粳1705、鐵粳1603、錦稻104、北粳1604、秀秋稻369、鐵粳11號、富禾稻255。
中晚熟
鹽豐47 、遼河5號、盤粳968、稻源香久、錦稻107、鹽粳431。
晚熟
東研稻19、丹粳16、5優280、遼粳433。
食味稻
沈農625、錦稻109、鹽粳219。
吉林
中早熟品種(6個):
九稻325、九稻601、宏科181、吉大188、東稻122、農大599。
中熟品種(11個):
吉農大667、通科68、通禾829、長粳616、長樂520、吉粳305、吉粳313、吉大319、中科發5號、吉農大673、吉大288。
中晚熟品種(7個):
通禾885、通禾868、通禾861、九稻617、吉粳515、吉粳528、通系933。
晚熟組(4個):
通系943、吉粳830、吉洋100、吉農大871。
黑龍江
第一積溫帶:
五優稻4(上限)、松粳28、吉源香1、龍稻203、松粳60、龍稻18、益農稻12、中科發5(上限)、東富110。
第二積溫帶:
齊粳10、綏粳18、綏粳309、綏粳106、三江6、綏粳109、墾稻17113、龍慶稻32、富粳17。
第三積溫帶:
龍粳31、綏粳27、龍粳1624、綏粳103、龍粳57(糯稻)、龍粳3013、綏粳306、龍慶稻8號、龍慶稻31、龍盾1614、富稻64。
第四積溫帶:
綏粳25、龍粳66、富合3、龍粳1665、龍慶稻5、龍粳47。
重慶

陜西漢中
主推品種:黃華占、川優6203、泰豐優7號,新品種分別為華浙優210、兩優687和陜稻12號。
主推水稻“兩增一控”豐產關鍵技術,該技術通過增加插植密度,增加基本苗,控制無效分蘗,促進水稻單產提升。手插秧畝插1.2-1.3萬穴,穴插7-8苗,畝基本苗8-10萬;機插秧畝插1.5萬穴以上,穴苗數4-6苗,畝基本苗6-8萬以上。通過優群體增大穗增粒重奪高產,實現畝有效穗18-20萬,畝產量提高到600公斤以上。
附:農業農村部2022 年糧油生產主導品種
水稻(29 個)
龍粳 31、中嘉早 17、川優 6203、南粳 9108、晶兩優 534、晶兩優華占、吉粳 816、金粳 818、野香優莉絲、綏粳 18、荃優 822、遼粳 419、萬象優 982、甬優 1540、荃兩優絲苗、南粳 5055、黃華占、旱優 73、荃優絲苗、晶兩優 1212、晶兩優 1377、中浙優 8 號、荃優華占、隆兩優 534、隆兩優華占、中早 39、多年生稻 23、川康優 2115、南粳鹽 1 號。
來源丨農財君綜合各省農業農村廳網站等。
編輯丨農財君
聯系農財君丨18565265490
新時代 新種業
南方農村報丨農財寶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