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全省春季農業生產暨春耕備耕工作現場推進會議在隴南市成縣召開。會議強調,今后全省將搶抓國家實施種業振興的重大歷史機遇,加快推進種業科技創新和良種聯合攻關,選育一批優質農作物和畜禽新品種,打造一批玉米制種和馬鈴薯良種繁育基地,積極創建現代種業產業園,推動我省由制種大省向種業強省轉變。
甘肅是國家三大種業基地之一,玉米、馬鈴薯和瓜菜花卉制種在全國種業中占據重要地位。其中,玉米制種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第一,保障了全國6成玉米大田生產用種;馬鈴薯原原種產量占全國的44%,種薯出口額全國第一。
會議指出,截至目前,雖然全省在“種業振興”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在科研創新、制種基地建設、產業培育等方面還存在不少短板。例如,種業企業以代繁為主,缺少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種源,制種基地建設標準和機械化率較低,產業形態較為零散,尚未形成有效的市場流通體系,資源優勢沒有完全轉化為產業優勢等。
會前,與會代表參觀了徽縣春耕農作物種子(部分)展。
因此,會議強調,全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搶抓國家實施種業振興的重大歷史機遇,加快推進種業科技創新和良種聯合攻關,育出“好種子”,在推動我省由制種大省向種業強省轉變的同時,還能鼓起鄉親們的“錢袋子”。
相關資料顯示,2020年,全省啟動了為期3年的第三次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工作,截至去年5月底,全省共收集保存各類農作物種質資源近20萬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