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業是農業的“芯片”,事關糧食安全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種業科技創新是種業發展的關鍵。
冬日,在清水縣秦亭鎮董河村千畝小麥良種繁育基地,一片片綠油油的冬小麥如綠色地毯覆蓋在田野上,將大地裝扮得多彩如畫。
今年,清水縣投資300萬元,在白駝鎮蘆花村、紅堡鎮椿樹灣、永清鎮常楊村、土門鎮朱王村、郭川鎮平定村等16個鄉鎮26個村建設1萬畝小麥良種繁育基地,根據不同的立地條件,加快推進良種繁育。
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也是發展現代種業的骨干力量。在陳家塬、張楊村小麥良種繁育基地,“藍天58”“藍天62”等標識牌插在麥田里,用于區別不同品種的小麥生長情況。這片由企業進行良種繁育的基地,采取“公司+科研院所+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新型農業科技經營模式,為清水縣良種繁育奠定了良好基礎。
“今年以來,我們全力抓好2023年萬畝小麥良種繁育基地工作站建設,引進由省農科院、天水市農科所培育的適合清水縣種植推廣的小麥優良品種40萬斤,確保了全縣萬畝良種基地建設的順利推進。”天水旺澤泉種業有限公司經理何慧娟說。
據悉,清水縣共繁育蘭天系、天選系、中糧系小麥新品種27個,根據不同區域,保質保量發放種子35萬斤,確保了2023年萬畝小麥良種繁育基地建設任務順利完成,根據各鄉鎮不同立地條件,分區域試驗種植,為小麥豐產增收奠定堅實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