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有“中原糧倉”、農業大省的河南,連續5年糧食總產量突破1300億斤,生產了全國1/10的糧食、1/4以上的小麥,做到這一切僅僅用了全國1/16的耕地,靠的是什么?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正在從吃得飽向吃得好轉變,肉蛋奶豐裕的背后是海量的玉米需求。玉米是河南省第一大秋作物,常年種植面積在5700萬畝左右,玉米育種能力領跑全國。培育的玉米品種市場占有率50%以上,在黃淮海地區有很強的適應性,足以抗擊國外品種的沖擊。
河南省位于黃淮海夏玉米區的重要優勢產區,但近幾年:高溫干旱、低溫寡照、澇漬疊加,經常伴有臺風過境災害性多發重發;南方銹病、莖基腐病和穗粒腐病高頻發生,嚴重威脅到玉米安全生產。既是對品種的嚴峻考驗,同時也是對玉米育種技術的挑戰。因此,黃淮海玉米區品種亟待育種技術的進一步提升和創新水平突破,顯得尤為迫切。
隨著機械化水平的提高,玉米株數逐漸擴大到4500株甚至5000株,玉米的抗倒伏、抗主要病害以及株型緊湊透光等問題成為河南省育種的重點。近年來隨著高溫熱害天氣愈加頻繁,選育耐高溫、抗病害品種成為河南省育種的熱點。

“科技育種路,追夢不止步”之河南玉米育種新趨勢
“逆境條件越重,越能選育出耐高溫、抗倒伏、抗病害的多抗廣適品種,提高糧食豐產穩產能力。”河南農業大學學術副校長、神農種業實驗室玉米首席專家湯繼華說。“目前全球針對玉米高溫干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苗期,神農種業實驗室將玉米散粉期高溫干旱作為重大課題研究,希望通過基礎研究來解決玉米耐高溫的‘卡脖子’難題。我們團隊現在一個課題組在做南方銹病研究,已經找到了一個抗南方銹病的基因,通過分子標記選育出的豫單898、YD807等品種都高抗南方銹病。”湯繼華表示,玉米晾曬過程中產生的黃曲霉素和嘔吐毒素是影響玉米品質的關鍵因素,河南農業大學已經培育出了黃曲霉、嘔吐毒素低的新品種豫單888,宜機收玉米新品種豫單883。

百畝示范方畝產超過1700斤!西華縣黃橋鄉種糧大戶陳廠今年種上了省農科院培育的“鄭單819”耐高溫品種,配套合理密植、水肥高效、輕簡化機械化等栽培技術,有效減輕了復雜氣象災害帶來的不利影響。

“黃金糧MY73這個品種真是選對了!不僅耐高溫、耐旱,對南方銹病和青枯病也有很好的抗性。苗橋鎮5000多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使用的都是這個品種,畝產達到1300斤。”永城市苗橋鎮苗北村種糧大戶洪遠說。
今年河南省夏玉米生長經歷了花期高溫干旱、授粉期高溫熱害等多重逆境影響。“玉米長到八片葉到十片葉穗分化時期對溫度最敏感,高溫干旱容易造成果穗不發育、畸形穗和空稈現象。散粉期碰上持續高溫天氣,花粉活力下降,花絲失水不易受精,果穗容易出現禿尖、花粒現象。”河南省玉米產業技術體系耕作栽培崗位專家、河南省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員唐保軍對比了這幾年推廣面積大的幾個品種,由于不耐高溫,今年玉米減產最高30%。
“以優質專用、抗逆穩產、高產、適宜全程機械化為主攻目標,已挖掘并創制綜合性狀表現優異玉米種質資源28份,選育適宜全程機械化、抗逆穩產玉米新品種4個,篩選抗逆穩產、綜合性狀優良的機收玉米新品種或新組合25個。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發揮玉米遺傳育種研究優勢,提升種業創新水平,培育更多優良玉米新品種。”河南農業大學校長介曉磊說。

玉米產量、抗性提高的同時,玉米商品品質的提升也提上日程。適應玉米全程機械化、種植密度增加、綜合抗性提高、商品品質和衛生品質提升,希望培育出既高產穩產又多抗廣適的“神奇”種子,最大限度提高糧食產能,為國家糧食安全作貢獻,這也是目前每個育種家共同心愿。
來源:大河網 種業商務網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