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時節,稻谷已收獲完畢,重慶市銅梁區水口鎮樹蔭村,市鄉村振興局駐村第一書記孟奎和村黨支部書記趙安福開始著手規劃下一年的水稻生產。“明年要把這種高品質功能水稻推廣種植,為村集體和農戶增收。”孟奎說。
孟奎所說的是今年在村里試種成功的高葉酸水稻。去年,他被派駐樹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后,積極引進企業發展綠色生態產業。在為樹蔭村集體經濟稻魚共生綜合種養提供技術支持的過程中,當地良好的生態環境引起了重慶市巴北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注意。
“樹蔭村光照水源充足、植被豐富、自然環境良好,尤其適合水稻的種植生長。”公司總經理陳平讓技術團隊對土壤成分做了分析后,與重慶大學妙栽科技團隊合作,采用妙栽“‘有’‘無’技術”,在村里的40畝高標準農田里試種優質功能稻谷。
據介紹,所謂“‘有’‘無’技術”,即在種植過程中采用獨特的生物技術配方,制備功能營養生物制劑和重金屬阻隔制劑,并針對不同農產品建立不同的功能農業種植技術規程,按比例稀釋后通過根施、滴灌或葉背噴施,讓農產品實現該有的“有”、該無的“無”。
其中,對水稻,“有”指通過生物技術和營養強化,讓大米富含鋅、硒、葉酸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無”則是指通過土壤微生態調節和生物化學阻隔技術,使稻谷中的有害重金屬含量減低趨零。
今年7月水稻豐收后,村里將稻谷樣品送往國內權威機構進行檢測。通過與普通農戶家大米相比較,發現有害重金屬隔斷取得明顯效果,鎘含量下降89.2%,砷含量下降25%,而硒、鋅等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則有大幅度提高。
尤其讓大家感到振奮的是,該大米中葉酸含量達到每公斤582微克,超過了國內此前公開數據的最高大米葉酸含量。“一般橘子的葉酸含量是每公斤250微克左右,這種大米葉酸含量達到了橘子的兩倍多。”孟奎說。
高葉酸大米為孕婦、老年群體及嬰幼兒健康安全食品提供了個性化服務,滿足了定制化用戶需求。樹蔭村試種的40畝今年收獲了3.3萬斤稻谷,產值達10萬元。通過統一品牌包裝在電商渠道銷售的成品大米雖然售價比普通大米高出不少,依然供不應求。
看到高葉酸大米的市場反響如此好,加上銅梁區對基層農技推廣有政策鼓勵,樹蔭村黨支部信心倍增,打算來年種植1000畝功能水稻,再逐步擴大。
村里的種糧大戶甘世明也動心了。“明年我準備把承包的50畝地全都種上這種大米。”甘世明說,“從選種、播種到收割,整個種植過程都有技術團隊提供支持,我放心得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