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臺州市黃巖區推出“三心三鄉”流動黨員服務管理品牌
追著數據種西瓜 茅畬瓜農更安心
隔著屏幕,冰釋前嫌,老方和老應來了次“握手言和”。兩人都是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茅畬鄉的隔壁鄰居,其實沒啥大矛盾,就是沒把話說開,大部分時間又在外種瓜,久而久之,隔閡愈來愈大。這回,鄉里的微信調解室出面當“老娘舅”,打開視頻、敞開心扉,一笑泯“恩仇”,相逢還是好鄰居。
都說遠親不如近鄰,但在茅畬鄉,有時就算住在隔壁,一年到頭也見不上幾面。這里是浙江有名的西瓜產業之鄉,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一個偶然的機會,茅畬五名瓜農來到上海某農場種西瓜。不曾想,日后竟成就了“茅畬瓜農遍天下”之景。尤其是首創大棚栽培后,茅畬瓜農一改靠天吃飯的命運,親攜親、友幫友、鄰帶鄰、村連村,“追著太陽種西瓜”成了美談。
據不完全統計,在黃巖區,外出瓜農已超4.3萬人,總種植面積達57萬余畝,足跡遍布全國23個省市區,還走出國門,遠赴緬甸、越南、尼日利亞等地,還帶動了至少10萬名中西部地區農民共同致富。這支大軍中,茅畬鄉出去的最早,數量也最多,足足超過7000人。
創業在千里之外,碰到愁心事,難免孤掌難鳴,比如勞動糾紛調解、法律援助,又比如工傷保險、資金短缺,咋辦?而且東奔西走,家里有老有小,萬一有個急事難事,也需要有個照應。“兩頭”如何都能顧得上?近兩年,茅畬鄉創新黨建工作,推出名為“三心三鄉”的流動黨員服務管理品牌,通過“線上+線下”精細服務幫襯外出瓜農。
茅畬鄉組織委員趙文淵告訴記者,所謂“三心三鄉”,全稱為辦好“暖心事、放心事、穩心事”,引導流動黨員“創業他鄉、服務老鄉、回報家鄉”。“鄉里有600多名黨員,其中三分之一處于流動,絕大多數為外出瓜農,我們推出這個服務管理品牌,一方面為他們送上溫情服務,另一方面也希望以他們為表率,服務更多瓜農。”趙文淵說。
微信調解室便是其中一項服務,僅今年上半年,就協調解決了內蒙古赤峰包地糾紛、甘肅瓜農工傷等11起問題。此類貼心服務還有不少:疫情期間,部分瓜農的西瓜滯銷,大家齊心協力暢通銷售渠道;9位媽媽發起“紅韻九溪”黨建聯建首支愛心媽媽團,暑假期間,帶領留守兒童閱讀游樂;另外還有土地集中流轉、農資統一采購等業務代辦,創業少了很多憂心事。
談及線上服務,不能不提及的就是“瓜果天下”這個數字化應用場景。44歲的楊建偉外出種瓜已有19個年頭,西瓜不能連作,一般種個兩年,就得換地兒。“以前是哪里有地去哪里,現在,看著數據選瓜地。就是這個‘智能選址’,照著選址推薦指數就行。”楊建偉大加贊賞道。
據介紹,該應用場景整合了7個部門、21大類、67個細項的有用信息,形成瓜農基礎信息、種植技術、土壤、市場行情、技術培訓、病蟲害信息等六大數據庫。比如最頭疼的選址,利用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的權威數據,將擬選區域的氣象、土質、災害等指標量化,再通過對租金預算、營商環境等數十項關鍵參數進一步優化算法,最終得出推薦指數,精度一下提升了70%,誰用誰說好。
除了選址更精準,還有農技專家實時在線,“我要貸款、我要保險、我要供銷、我要律師、我要土地、我要專家”等全鏈式服務,更是一應俱全。動動手指,農資到家,行情明了,遇到糾紛有律師幫忙,缺少資金有貸款支援。茅畬鄉西邊村瓜農蔡金友深有感觸:“從追著太陽種西瓜,到追著數據種西瓜,再到流動黨員不流失、離開家鄉不離黨,現在的政策真好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