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國際玉米市場價格劇烈波動。年初,國際玉米價格大幅上漲,現貨價格創歷史新高,期貨價創9年新高;5月份后,在美國連續加息、氣候條件改善等因素作用下,國際玉米價格明顯回落;隨后,受美國玉米帶持續干旱、歐洲大范圍高溫干旱天氣等因素影響,國際價格又開始反彈。
目前,國內主產區玉米已陸續進入成熟期。從農情調度看,大部產區玉米處于完熟期,部分已開始收獲。總體看,后期若不出現大范圍早霜等重大氣象災害,預計全國玉米仍屬豐收年景。
目前,河南南部、新疆和田、黑龍江雙鴨山等地陸續有早熟玉米零星上市,開秤價高于上年。據卓創咨詢數據,9月中旬,河南南部部分地區玉米(15%-17%水分)收購價每斤1.25-1.28元,較上年每斤上漲約0.10元。由于新季玉米上市量較少,市場主流價格尚未形成,后期價格走勢多空因素交織。從支撐因素來看:一是農資、燃油等費用上漲,種植成本有所提高。據中國玉米市場網調研,預計吉林省農戶自有地每畝玉米種植成本409元,比去年增加76元,漲幅23%;流轉地每畝玉米成本1207元,比去年增加203元,漲幅20%。二是玉米飼用消費有望增加。7月末,全國能繁母豬存欄4298.1萬頭,相當于正常保有量的104.8%,已連續4個月環比增長,預計飼料消費將增加。三是小麥價格對玉米價格形成支撐。小麥玉米價格聯動性強,小麥價格持續高位,將支撐玉米價格。當前國際玉米價格處于歷史高位,在全球經濟下滑、美元升值等因素影響下,玉米等大宗商品價格回落壓力較大。綜合分析,新玉米大量上市后,國內價格面臨一定回落壓力,但由于底部價格有支撐,預計總體回落空間不大。
(據《農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