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番茄、貴妃番茄、話梅雞尾酒番茄……這些名字新奇的水果番茄,都是國家農業科技創新園的熱門品種。嬌艷欲滴的外觀、吹彈可破的外皮、充盈甜美的汁水加上恰到好處的酸甜比,直接品嘗、榨汁或是用于制作番茄醬都再合適不過了。
國家農業科技創新園位于北京市北三環。與人們常見的種植園不同,該園區的生長景象很是特別。在這里,上百個金屬栽培槽整齊排開,間距0.8米左右。栽培槽上,茂密的番茄藤蔓沿著鐵絲一直向上攀爬。在每株番茄藤蔓根部附近的巖棉內,還插著兩只針狀的細管,用來補給水分和營養。
國家農業科技創新園的相關負責人魏靈玲向記者介紹,這種模式叫做溫室工場,屬于設施農業的一個類型,能夠在溫室內智能調控植物生長所需的溫度、濕度、光照等要素,模擬出最適合植物生長的環境,還可以根據植物的生長狀況精準地控制水肥配方,讓老百姓在一年四季都可以品嘗消費優質新鮮果蔬。
“我們國家這幾年的連棟溫室的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但是在環境控制、使用壽命等方面還有待提升。經過幾年的研發和實踐后,我們對溫室從結構、屋面、栽培工藝做了標準化的提升和改進。”魏靈玲說。
在國家農業科技創新園,溫室的整體結構選用大小不一的密閉構件,輕巧而堅韌,兼顧了透光性與安全性。溫室配備交錯開窗系統,能夠自由調節窗扇開啟的角度,同時采用軟硬共擠的屋面密封條設計,解決了由于結構伸縮而帶來的溫室氣密性差的問題。
在溫室頂部,有一排長長的雙結中空水槽,能夠巧妙地將屋面的雨水和冷凝水一起進行收集和排放,排水能力比常規的天溝提高了20%,由此大大減少了溫室內因滴露產生的病蟲害。
此外,總計15000平方米的溫室工場全部啟用智能化物聯網環境控制系統和生態運營管理系統,能夠實時監測、收集、記錄溫室環境參數,并根據種植管理人員的設定,自動動態控制溫室環控設備,精準控制溫室溫度,提高溫室作物產量和品質。
“這套系統的運用,大大減輕了種植人員的工作負擔,整體工作效率提升了20%,滿足了現代化種植與精細化種植的需要,經濟效益顯著增加。”魏靈玲說。
除了在溫室內進行智能化調控,溫室工場還致力于提供植物生長的“定制化方案”。以番茄種植為例,溫室工場采用大跨度高密栽培技術,空間利用率高,輔之以水肥一體化和精準灌溉技術,在綜合省水40%、水肥循環利用率達90%的基礎上,可以大大提高產量。
溫室工場里還有專人負責定期對農作物的營養液與作物組織進行取樣,并通過專業機構的監測分析報告,不斷調整用肥策略,做到精準用肥、節約用肥與安全用肥,提升農產品品質。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