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屆中國大豆高峰論壇暨鹽堿地大豆種業現場會線上舉辦通知
為打好種業翻身仗,加快鹽堿地大豆種業創新,加強大豆種業交流與溝通,搭建大豆種業信息共享平臺,推動我國大豆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中國種子協會大豆分會聯合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人民政府、山東省種子管理總站、農民日報社,定于2022年9月23日召開“第五屆中國大豆高峰論壇暨鹽堿地大豆種業現場會”。本屆大會根據疫情防控形勢,采取線上直播的方式舉行,通知最后附有直播間二維碼。
一、會議內容
(一)開幕式。
(二)鹽堿地大豆觀摩。
(三)專家評選。對本屆大會參展品種的抗性、耐鹽堿性、品質、產量和綜合指標等進行評價,篩選出種植展示的優秀品種。
(四)大豆測產結果公布。對本屆大會參展表現優異品種進行田間測產公布產量結果。
(五)高峰論壇。邀請中國大豆行業知名專家圍繞大豆國際發展現狀、打好種業翻身仗、鹽堿地大豆種業創新、產業發展、產銷對接、栽培技術、品牌打造等內容舉辦大豆高峰論壇。
二、時間安排
時間:9月23日全天。
線上直播間:種業商務網,通知最后附有直播間二維碼
三、組織機構
(一)指導單位。山東省東營市人民政府、山東省農業農村廳、中國種子協會。
(二)主辦單位。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人民政府、山東省種子管理總站、農民日報(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中國種子協會大豆分會。
(三)承辦單位。東營市河口區農業農村局、種業商務網。
(四)協辦單位。山東省種子協會、山東圣豐種業集團。
(五)支持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國家大豆改良中心、山東省農科院。
(六)大會顧問。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大豆改良中心主任蓋鈞鎰。
四、會議流程
|
時間
|
內容
|
|
9月23日上午
|
|
|
8:00-8:30
|
開幕式
|
|
8:30-8:45
|
東營市河口區鹽堿地大豆觀摩
|
|
8:45-9:10
|
第五屆大豆良種地展博覽會專家推薦品種點評
|
|
9:10-9:20
|
公布大豆測產結果
|
|
9:20-10:00
|
報告內容:打好種業翻身仗,談我國大豆育種創新及未來前沿科技40′
報告人:蓋鈞鎰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大豆改良中心主任
|
|
10:00-10:40
|
報告內容: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的增產原理與關鍵技術40′
報告人:楊文鈺 農業農村部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專家指導組組長、四川農業大學教授
|
|
10:40-11:20
|
報告內容:熱帶亞熱帶大豆遺傳改良進展及展望40′
報告人:年海 華南農業大學教授、農業農村部大豆專家指導組成員
|
|
11:20-12:00
|
報告內容:大豆加工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40′
報告人:于寒松 吉林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
|
|
9月23日下午
|
|
|
14:00-14:40
|
報告內容:高產優質型大豆品種選育、研究及思考40′
報告人:徐冉 山東省農科院大豆遺傳育種與栽培創新團隊首席專家
|
|
14:40-15:20
|
報告內容:大豆根瘤菌對大豆產業健康發展的貢獻40′
報告人:康耀衛 中國農業農村部微生物肥料和大豆根瘤菌研發首席專家
|
|
15:20-16:00
|
報告內容:我國旱作大豆研究與品種選育40′
報告人:馬俊奎 山西農業大學經濟作物研究所大豆研究室主任、二級研究員
|
|
16:00-16:40
|
報告內容:我國大豆種業創新方展及耐鹽堿地品種選育方向40′
報告人:山東圣豐種業集團
|
|
16:40-17:20
|
報告內容:大豆耐鹽堿高效高產基因資源挖掘與利用 40′
報告人:張大健 泰山學者青年專家、山東農業大學教授
|
|
17:20-18:00
|
報告內容:東營市河口區種子產業和農產品加工招商推介40′
報告人:東營市河口區人民政府
|
|
18:00-
|
散會
|
報告嘉賓:楊文鈺 教授
四川農業大學作物栽培與耕作學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四川省作物帶狀復合種植高產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農業農村部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專家組組長,中國作物學會作物栽培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農業農村部大豆專家指導組副組長,四川省川糧油專家服務團首席專家。長期從事作物生理、栽培與耕作的教學、科研、推廣工作,先后主持國家、部省級科研項目20余項,出版專著4部,在《Field Crops Research》和《作物學報》等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300余篇,主持或主研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5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6項,專利授權60余項。主持完成的教改項目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主研的教改項目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和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主編或副主編全國統編教材和地區協編教材8部。2000年以來,一直主持研究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理論與技術,創建了帶狀復合種植“兩協同一調控”理論體系,研發出帶狀復合種植核心技術與配套技術,研制出輕簡、高效、安全的種管收系列機具,實現了帶狀復合種植全程機械化,構建了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體系,為保證玉米產能、提高大豆自給率提供了新的技術途徑,連續13年入選國家和省主推技術,2019年遴選為國家大豆振興計劃重點推廣技術,2019年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20年和2022年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加大力度推廣。
報告嘉賓:年海 博士
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津貼獲得者。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農業農村部大豆專家指導組成員,國家大豆改良中心廣東分中心主任,廣東省大豆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理事長,廣東省品牌農業研究院院長,隆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首席大豆科學家。
社會兼職:致公黨中央委員兼農業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廣東省政協常委。
主要科研成果和獎勵:先后主持省部級以上資助的科研課題50多項,育成大豆品種35個,是18個國審大豆和14個省審大豆的第一育成者。另外,是4個省審玉米新品種甜玉米的第一育成者。在國內外有影響雜志上發表論文40多篇,其中成功定位到控制長童期性狀的J基因,相關成果發表在著名期刊Molecular Plant上,該研究成果入選“2017中國農業科學重大進展”;培養博士和碩士研究生120多名。
獲得獎勵及榮譽稱號。2014年,高產抗逆大豆新品種選育及配套栽培技術應用,獲得廣東省科學技術一等獎(第一完成人)。2012年,高產抗逆大豆新品種選育及間套作高效栽培技術推廣應用”獲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一等獎(第一完成人)。大北農科技獎二等獎(第一完成人)。2011年,獲得廣東省農業推廣標兵稱號。2016年,獲第十三屆廣東省丁穎科技獎。此外,作為主要完成人還獲得中華神農獎一等獎、省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4項。
報告嘉賓:于寒松 教授
吉林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第三屆青委會委員。中共黨員,吉林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博士專業畢業,博士生導師,全球科技創新聯盟專家委員會(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全球創新網絡項目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副首席科學家/加工研究室主任,兼任全國農業技術推廣協會經作分會副秘書長,全國專用大豆產業聯盟秘書長,2013-2014年在美國北達科他和密西西比州立大學與美國食品科學院院士(SAM K.C. CHANG,IFT FELLOW,ACS FELLOW)開展了大豆制品精深加工方面的合作研究。吉林省長白山產業項目研發領軍團隊帶頭人(大豆雜糧綠色加工與高值化綜合利用研發與產業化),吉林省中青年科技創新創業卓越人才帶頭人,吉林省拔尖創新人才,新時代長春青年先鋒(標兵)。中國豆制品協會專家,吉林省食品學會常務理事;近五年先后主持“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等國家和省部級項目12項;在國際著名雜志Food Hydrocolloids,Food Chemistry和Food&Function等Q1類國際雜志和《食品科學》、《中國食品學報》和《農業工程學報》等EI雜志發表論文210余篇(SCI和EI收錄90篇),獲得專利25項。主持或參與制定國家和行業標準6項。Food Hydrocolloids,Food Chemistry等20多個國際權威期刊審稿人。Q1雜志Frontier in Nutrition(IF=6.590)和Foods(IF=5.561)的Guest Editor;《食品科學》青年編委。
報告嘉賓:徐冉 研究員
徐冉,博士,研究員。1990年7月到山東省水稻研究所從事水稻高產栽培研究。1998年7月-1999年7月在日本國立宮崎大學農學部訪問學習。1992年12月到山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從事大豆遺傳育種與栽培研究,現任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大豆遺傳育種與栽培創新團隊首席專家、中國農業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兼任農業農村部防災減災專家指導組成員、中國作物學會大豆專業委員會理事、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濟南綜合試驗站站長、第二和三屆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委員、黃淮海大豆育種協作網副主任委員。2017年入選濟寧市創新領軍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為大豆優異基因資源挖掘與種質創新、大豆新品種選育和大豆高產栽培技術研究。
先后主持和承擔國家轉基因重大專項、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國家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科技攻關計劃、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農業良種工程項目、山東省博士后創新項目、山東省農業重大應用技術創新項目等30余項。系統開展了大豆育種技術、產量性狀遺傳、品質遺傳、抗煙粉虱、抗胞囊線蟲病、抗蚜蟲等研究,建立了大豆抗煙粉虱鑒定技術體系、大豆抗胞囊線蟲病定向選育技術體系和大豆高產育種技術體系,育成大豆新品種11個,8個品種通過國家審定,其中齊黃34因高產、穩產、高蛋白、高脂肪、適于加工、抗病、耐旱、耐澇、耐鹽堿、廣適、適合機械化生產,為農業部主導品種。定位了一批品質、抗病性、抗蟲性等重要功能相關的QTL。研究集成的“夏大豆一三三高產栽培技術”,被山東省農業廳、科技廳確定為主推技術,創造了全國夏大豆高產紀錄、山東省、山西省和甘肅省大豆高產紀錄。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編(著)著作9部;授權發明專利3項;制定地方標準5項;獲軟件著作權8項;獲得植物新品種權11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山東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第一位)、二等獎1項(第一位)、三等獎3項(第一位1項),中國技術市場協會金橋獎項目一等獎1項,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記功1次。
報告嘉賓:康耀衛 博士
中國農科院微生物學博士,美國University of Georgia博士后和美國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博士后,中國農業部特聘微生物肥料和大豆根瘤菌研發首席專家,2006年6月-2013年9月擔任諾維信公司(世界最大微生物公司)微生物發掘領域首席科學家,以及2013年10月-2017年2月擔任孟山都-諾維信生物農業聯盟公司(世界500強)的項目研發團隊帶頭人,高級科學家。在美國、中國和澳大利亞等國從事微生物產品開發和應用的研發經歷超過30年。具有堅實廣泛的科學實踐資歷,涵括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和植物病理學。在生物殺蟲劑、生物殺菌劑、生物除草劑、根瘤菌產品以及微生物肥料等研發領域具有極為廣泛的經驗。發表過18項國際重要專利、中國發明專利22項、參編4部專著和30多篇SCI研究論文。多次接到國際專業學術會議的大會發言邀請和應邀擔任國際專業期刊的審稿人,并多次成為業界權威性嘉獎的獲獎人。
2017年3月回到中國創業,2017年8月落戶鼎湖,注冊成立康生元(肇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8月入選肇慶市第二批西江創業團隊,獲市區扶持資金300萬元。近年來,公司整體運作良好,共獲得授權專利14項、發表專著2本、SCI文章4篇,并且參與大豆根瘤菌產品標和微生物菌劑國家準制定工作。2020年1月入選2019年度第二批肇慶市新型研發機構,2020年12月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2021年5月獲批設立廣東省博士工作站。2021年12月成功入選國家工信部高端人才啟明計劃,通過企業合作開發世界上首款微生物硅肥并推動商業化。
報告嘉賓:馬俊奎 二級研究員
山西農業大學經濟作物研究所大豆研究室主任、二級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汾陽大豆綜合試驗站站長、執行專家組成員,農業農村部黃淮海夏大豆產區農業科學觀測實驗站站長,中國作物學會大豆專業委員會第九屆理事會理事,山西省第七屆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大豆水稻棉花專業委員會委員,山西省科學技術協會第二批、第三批科學傳播專家,第七批山西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山西省油料產業技術體系大豆育種崗位專家,山西省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專家指導組組長,農業農村部大豆油料擴種行動專家指導組西北區域協調人、山西省技術負責人,山西省大豆科技自強行動總顧問。
主持、參與國家“863”項目、農業部重點實驗室項目、科技部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子課題、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子課題、農業部“七大作物”育種、國家大豆良種重大科研協作攻關等項目。發表SCI論文3篇、專業核心期刊論文50余篇,參與撰寫專業論著3冊。參與選育成功大豆新品種26個,通過國家審定11個、第一完成人9個,獲得農業部植物新品種權8項,獲得山西省科學技術進步獎勵7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神農中華農業科技二等獎1項。
報告嘉賓:張大健 教授
博士生導師,泰山學者青年專家,領銜的經濟作物功能基因組學創新團隊入選山東省高等學校“青創科技計劃”。長期圍繞大豆產量、品質相關農藝性狀的馴化規律與分子機制開展系統深入的研究,深入挖掘大豆優異基因資源,闡明優異基因調控產量與品質性狀形成的作用機制,構建產量及品質性狀調控網絡。以第一和通訊作者在Nature Plants(2 篇)、Molecular Plant、Plant Journal(2 篇)、PloS Genetics、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等國際主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0余篇,所發表論文被SCI 論文他引次數超過700次。目前主持國家重點研發“揭榜掛帥”項目子課題、國家重點研發“青年科學家”項目、山東省重點研發項目在內的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
會務聯系方式
1.種業商務網 董偉,手機:13673688987
2.山東圣豐種業集團 高林,手機:15563177018
3.東營市河口區農業農村局 趙文泉,手機:15725866674
附件:
直播間觀看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