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球不少地方發生了嚴重的旱情,我們團隊獨創的節水抗旱稻在迎來九州共慶倉廩實的豐收景象之前,也從非洲、東南亞等地傳來豐收的喜訊。”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學家羅利軍說,“全國各地的節水抗旱稻種子經銷商還說,節水抗旱稻大豐收是他們獻給黨的二十大最好的禮物。”
今年連續的高溫干旱天氣對部分地區水稻生長帶來一定影響,而來自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節水抗旱稻團隊的好消息不斷。先是團隊提出的節水抗旱稻推動水稻“藍色革命”的相關文章國際頂級刊物刊發,接著是“旱優73”入選農業農村部2022年糧油生產主導品種。在8月前后,節水抗旱稻豐收的喜報分別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祖國的天南海北傳來。羅利軍所說,最令人歡欣鼓舞的是,全國各地的節水抗旱稻在水田、旱地、丘陵坡地都獲得了相當不錯的畝產和品質,節水節肥降本增效的效果好。
在上海,秋色宜人的田野正迎來新大米香飄四方的豐收時段。8月,獲得全國優質稻(秈稻)品種食味品質鑒評金獎的節水抗旱稻“八月飄香”品牌大米開鐮;仲秋時節,上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并獲得全國優質稻(粳稻)品種食味品質鑒評金獎的“國慶稻”相繼進入收割期。
過去十年,藏糧于技打造種源農業高地是上海邁向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目標,以節水抗旱稻、“國慶稻”為標志的優質秈稻粳稻品種取得全面突破,在讓上海好大米享譽國內外市場的同時,更彰顯了上海種源農業高地的成色,是上海農業努力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表現。為了發展自主知識產權的水稻品種,上海自2010年以來連續3輪扶持上海市水稻產業技術體系建設,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則持續通過上海科技興農項目扶持水稻育種團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人類糧食安全貢獻“上海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