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加強2022年油菜秋冬種工作,圓滿完成油菜擴種任務,高效推進油菜輪作和油菜綠色高質高效生產示范項目,立足抗災秋播,促進全省油菜擴面提質增效,特提出如下技術指導意見。
一、優先選用良種。選用穩產高產、耐漬多抗、遲播耐密的優質高效油菜品種。在根腫病易發風險區選用抗根腫病品種。在荊門市大力推廣高油酸油菜品種。積極示范種子處理技術,可在播種前采用新美洲星、噻蟲胺等拌種,促進油菜速發快長并有效防治苗期病蟲害。
二、加強水分管理。做好播期水分管理,做到搶墑造墑盡量早播、一播全苗。如遇干旱,則在前茬水稻收獲前3~5天灌一次跑馬水補墑,水稻收獲后立即采取機械聯合播種的方式播種。播后即采用溝灌滲廂的方式灌溉,確保廂面濕潤3天以上。土壤濕度過大田塊應提前開溝排水,做到收獲水稻時田間濕度適中,忌田間濕度過大機械下田收割水稻。若稻田機耕溝積水嚴重,可先用旋耕開溝機整地排水,待廂面無積水時施足底肥后用無人機飛播油菜,施肥播種完成后立即清溝,溝土均勻覆蓋廂面蓋籽蓋肥。開好廂溝、腰溝、圍溝,廂寬2m左右,廂溝深25cm、寬25cm左右,腰溝深30cm、寬30cm左右,圍溝深35cm、寬35cm左右,做到三溝相通,確保灌排通暢。翻耕田塊切忌在整地播種前灌水補墑,特別是稻茬田會增加整地難度,降低整地質量,延誤最佳播期。
三、推進合理密植。10月上中旬播種,機械聯合播種畝用種量200~250克,人工撒播、無人機飛播畝用種量300~400克。如遇干旱、播期延遲,可相應增加用種量,用新美洲星等拌種處理的種子可適當減少播種量。播期一般不晚于10月31日,畝用種量不超過500克,成苗密度5萬株左右。
四、推廣機械播種。按照油菜早播、早發、快長的栽培原則,做到適播期內盡量早播、勻播。提倡聯合機播和旋耕飛播(人工撒播)、免耕飛播等機械播種方式。
聯合機播(種肥同播)適用于土壤偏砂性、排水較通暢、易控制墑情的田塊。選用能實現密植的2BF-10(12、14)型種肥同播機,一次性完成旋耕、滅茬、開溝、起壟、施肥、鎮壓、播種、覆土和封閉除草等工序,省時節本高效。為提高種植密度到3萬株以上,晚播田可實行寬(30-35cm)窄(15-20cm)行配置種植。
旋耕飛播(人工撒播)適用于騰茬早、土壤較粘重的田塊。先旋耕滅茬、除草、施肥,再用無人機飛播或人工撒播。播種后即用開溝機開溝,溝土分拋廂面。
免耕飛播主要適于晚熟稻-油輪作模式。稻田后期適當留墑(土壤含水量30%左右),保持水稻收割機下田不留深痕為宜。采用帶秸稈粉碎拋灑裝置的聯合收割機收割水稻,可留高茬40~50cm,秸稈粉碎均勻還田。水稻收獲前1~3天用大疆、極飛等農用無人機飛播油菜,也可在水稻收獲后飛播油菜,畝用種量可適當增加,但不超過500克。水稻收割、油菜播種完成后即用機械或人工撒施肥料,用1KS(J)-35型雙圓盤開溝機開溝,溝土分拋廂面。無人機播種走向、開溝機開溝走向與水稻種植行方向保持一致,以提高開溝效率、溝土覆廂質量和成苗率。
五、科學高效施肥。按照不同種植模式、不同播期調整施肥方式和施肥量,做到高效穩妥、科學用肥。
直播油菜優質豐產輕簡高效模式。采用“種肥同播、一底一補”施肥法。肥料側位深施,隔行條施,提高肥效。控制施肥總量,增施鉀肥,提高油菜抗倒性,減少機收損失。10月上中旬播種,底肥可選用宜施壯、新洋豐、三寧等油菜專用緩釋肥(N-P2O5-K2O為25-7-8,有效B含量≥0.15%)或其他相近配方油菜專用肥,優選含Mg、S等中量元素油菜專用肥,根據土壤肥力狀況每畝施用40-50公斤。前茬為玉米、大豆、棉花、瓜菜等作物的旱地油菜,畝施肥量可控制在30-35公斤。在蕾薹初期,每畝補施尿素2.5~5公斤促進生長和3公斤左右的氯化鉀提高抗倒性。
稻油輪作秸稈全量還田飛播模式。采用“底施為主、一次追肥”施肥法。10月中下旬播種,底肥可選用油菜專用緩釋肥(N-P2O5-K2O為25-7-8,有效B含量≥0.15%)或相近配方油菜專用肥,優選含Mg、S等中量元素油菜專用肥,每畝施用40公斤左右,在蕾薹初期每畝追施尿素5~7.5公斤。
油菜對硼素營養敏感,土壤缺硼、保肥性差的田塊,底肥若施用含硼未達要求的復合肥時,每畝應基施硼砂0.5~0.75公斤或采用種肥同播方式基施粒粒硼等硼肥200~400克。
六、強化控旺促壯。苗期密度過大的田塊,葉面噴施多效唑增強抗倒性。冬至苗偏旺田塊,葉面噴施烯效唑或多效唑控旺,防止早苔早花,減輕凍害影響。冬至前后噴施新美洲星、蕓薹素等生長調節劑,增強油菜抗凍性,防凍促壯。
七、實施綠色防控。一是化學除草。機播時或播種后,即噴乙草胺等藥劑進行封閉除草。草害較重的田塊,在油菜4~5葉、雜草2~3葉期噴施選擇性除草劑除草(莖葉除草)。對野生芥菜多發的田塊,在野生芥菜的蕾薹初期噴施草除靈進行防治。二是一促四防。初花后期噴施新美洲星、沃農硼或速樂硼、磷酸二氫鉀、硫酸鎂混合咪鮮胺、氟唑菌酰羥胺等肥藥實施“一促四防”。菌核病重發田塊,盛花期再用無人機噴施氟唑菌酰羥胺、咪鮮胺、戊唑醇、菌核凈、多菌靈等殺菌劑進行防治,宜輪換用藥,以提高防效。根腫病易發田塊,選用抗根腫病品種、用氰霜唑拌種,結合整地每畝用生石灰25-50公斤改良土壤。
八、推廣機械收獲。大力推廣油菜機收減損技術,因地制宜采用機械(人工)分段收獲或一次性聯合機收方式。高產田、茬口緊張田塊宜采取機械(人工)分段收獲,低產或茬口不緊張的田塊可采取一次性聯合機收。
分段收獲,應在全田油菜70~80%角果外觀顏色呈黃綠或淡黃,可采用4SY-2.8型、4GL180型等油菜割曬機或人工進行割曬作業,就地晾曬后熟5~7 天,再用撿拾脫粒機進行撿拾、脫粒及清選作業。作業質量應符合總損失率≤6.5%、含雜率≤5%、破碎率≤0.5%等要求。
聯合收獲,在全田油菜角果外觀顏色全部變黃色或褐色、完熟度基本一致時可用沃得4LZY-5.0Z型、星光4LZ-5.0Z型等油菜聯合收割機收獲。作業質量應符合總損失率≤8%、含雜率≤6%的要求,留茬高度應不超過25cm。
菜籽儲藏,收獲的菜籽及時晾曬,積極推廣油菜烘干技術,水份≤9%時入庫或放陰涼通風處儲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