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河北灤州市古馬鎮的2000畝高油酸花生標準化生產基地,一壟壟花生苗郁郁蔥蔥,長勢喜人。高地隙植保噴藥機和多旋翼植保無人機也對花生展開“立體防護”,田間地頭一派農忙景象。
“這是高油酸花生,產量高,賣價好,畝收入能比種普通花生高1000多元。”花生種植戶楊坤介紹說,目前他承包種植的花生面積有400畝,年收入50萬元左右。
灤州市是“中國花生之鄉”,花生產業是灤州市傳統的優勢產業,常年播種面積23萬畝左右,總產6.5萬噸。目前,灤州市花生區域布局日趨完善,基本形成了以灤城街道辦、油榨鎮、雷莊鎮、東安各莊鎮為主的北部高油大花生產區,以茨榆坨鎮、古馬鎮、小馬莊鎮為主的優質小花生產區,以“灤縣百信花生種植專業合作社”為中心的高油酸花生產區。花生也成為當地富民增收的金豆豆。
自然稟賦造就獨特品質
灤州花生種植歷史悠久,相傳始于明代。清末年間,開始流向國際市場。由于當時各地出口的花生都經天津大沽口港口外運,人們就按照產地與港口的相對位置來給花生命名,灤州“東路花生”由此得名,并很快因極佳品質名揚四海。
“灤州花生的優良品質得益于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灤州市農業農村局農業推廣研究員裴廣芬介紹,灤州地處冀東地區,土質疏松、透水透氣性好的灤州平原沙地,加上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中的氣候,正適合花生種植。得益于得天獨厚土壤和氣候條件,灤州所產花生口感細膩、品質獨特,加上無黃曲霉素等優點,讓灤州花生深受消費者青睞。
高品質為品牌打造奠定了基礎。2014年,“灤縣花生(東路花生)”通過國家質監總局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認證。2017年,“灤縣花生”被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授予2017年最受消費者喜愛的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2018年,“灤州花生”被評為河北省首批55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之一。
技術創新打造示范樣板
近年來,灤州與中國農科院、河北省農科院、中國農大、河北農大、山東花生研究所、唐山市農科院等多家科研單位及高等院校合作,在花生品種引進、技術推廣、人員培訓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為花生生產提供了雄厚的技術支持。同時把發展高油酸花生作為抓手,通過與科研院所合作,不斷示范推廣,建成了萬畝“高油酸花生農業標準化示范區”。最終,篩選出了冀花11、16、18等系列品種進行擴繁,根據篩選出的品種集成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技術,制定高油酸花生保純和全程質量控制技術體系。
“高油酸花生是指花生脂肪組成中油酸含量超過75%的花生,營養保健價值高,長期食用高油酸花生及其制品,可降低心腦血管疾病風險。而且,高油酸可以延長花生保質期2年以上,解決了花生不能越夏保存的歷史性難題。”“灤縣百信花生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郭秀云介紹,目前灤州市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高油酸花生生產基地之一,年產量近萬噸。高油酸花生也成為灤州市對外品牌輸出的一張鮮亮名片。
創新經營模式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
近年來,灤州市依托傳統花生種植優勢,堅持“企業規范化、經營規模化、產業鏈條化、產品市場化”四化并舉,不斷推廣花生種植經營新模式。其中,百信花生種植合作社初步探索出了一種集標準化、機械化、品牌化、規模化為一體的創新型農業生產經營合作服務模式。這種百信土地半托管+全托管+土地入股的“百信2+1梯次服務模式”,被譽為農業經營機制上的“小崗式創新”。
“托管相當于給土地雇了個保姆,農民成了甩手掌柜,不用下地、坐等收糧,實實在在的效果打消了農民的疑慮,地是自己的,收獲也是自己的。”郭秀云說。2021年,百信花生種植合作社花生的種植面積8.5萬畝,產量平均畝產420公斤,年產值達1.3億元。帶動當地40個村集體共同建立高油酸花生種植基地,形成規模化、標準化現代農業發展新模式,走出了一條村企聯建、合作共贏的新型產業發展之路。
“百信模式”是灤州花生產業通過模式創新快速發展的縮影。灤州市按照市場需求,以效益為中心,以龍頭企業為主體,強化政府引導和扶植,真正把灤州花生產業建成公司加農戶,農戶連基地,技術先進,品牌一流,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現代農業運作模式。灤州以花生為主打走出了一條可持續、可循環、可復制的生態農業道路,實現了農業現代化的跨越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