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還是有些旱,地里缺水,但倒也不用太擔心,果園里種草了。”近日,在山東省曲阜丑果果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孔聰望著雨后放晴的天空,無奈地搖了搖頭。
孔聰的果園位于曲阜市吳村鎮簸箕掌村,種植有200畝有機桃園和230畝梨園。
孔聰果園種的是牧草,叫毛葉苕子,又名毛野豌豆。2017年,果園與山東農業大學植保學院、園藝學院聯合開展果樹生態循環生物防控技術體系研究,在桃園進行牧草套種,毛葉苕子就是人工生草的首選品種。
據介紹,毛葉苕子耐寒、耐旱,對土壤要求不高,能減少水分蒸發、涵養水源。又由于其根系淺,根系深度約10厘米,與桃樹的主要吸收根不在同一區域,所以不會與其爭肥爭水,不存在“互相傷害”的問題。
孔聰走到一棵桃樹下,扒開外圍一堆發黃的枯草,從縫隙里扒拉出來一些黑色籽粒,這就是毛葉苕子的種子。他介紹,毛葉苕子五六月份開始干枯落種,越冬后到春天開始生長。“這種草到3月份還開藍紫色的花嘞,可好看了,有觀賞價值。”
在桃園里,除了滅蟲燈,毛葉苕子也是防蟲“功臣”。孔聰介紹,毛葉苕子與果樹花期相當,能夠招引蜜蜂前來授粉,同時保護害蟲天敵的繁殖。“蚜蟲是果園最常見的害蟲之一,毛葉苕子可以吸引蚜蟲的天敵——瓢蟲。瓢蟲吃完毛葉苕子上的蚜蟲后,又去吃果樹上的蚜蟲,實現以蟲治蟲。”他表示,種上毛葉苕子后,每年光是打藥滅蟲的成本,就減少了一半。
一次播種,多年受益。孔聰說,這種草自播生長能力強,只要前期管理得當,后期基本無需復種。自2017年種植后,毛葉苕子形成了“自然生長—結種子—生長—結種子”的循環。此外,它還能壓蓋其他雜草的生長。果園生態環境更加穩定,果價自然會隨之走高。(孫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