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吹麥浪遍地黃,顆粒歸倉豐收忙。
6月4日下午,在焦作市修武縣郇封鎮小位村高產示范田,該市農業農村局邀請省內相關專家成立驗收組,對小麥品種鄭麥136進行實地考察和現場實打實收。
“盡管去年強降雨影響了播種時間,但專家推薦的品種好,加上我們管理得當,今年的產量和收入都有保證。”麥田的主人——修武縣天道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趙海燕充滿期待。
據專家介紹,鄭麥136抗倒春寒、抗倒伏、抗干熱風、耐穗發芽、抗病、耐旱。
趙海燕抬高嗓門說:“俺就是聽說鄭麥136質量好,去年秋種時才敢一口氣種了1000多畝鄭麥136。”
科技當家,地力生金。為確保小麥豐產豐收,焦作組織農業技術服務隊,實時調整小麥技術服務節奏,因地施策、因苗施策,從小麥的耕種、早中期管理到田間地頭跟蹤服務,讓科技指導更便捷、更高效。
前不久,正是小麥成熟的關鍵時期,也是群眾需要技術指導的關口,焦作農業部門技術人員全部深入田間地頭,科學指導群眾防倒伏、防干熱風和噴灑葉面肥,促進灌漿、增加粒重,跑出小麥豐產豐收“加速度”。
記者在測產現場看到,驗收組成員分工協作,測量面積、收割、脫粒、稱重、隨機取樣測定含水量等環節工作有條不紊進行。半小時后,驗收組傳來消息:“實打驗收畝產刷新了紀錄!”
焦作市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楊法誼介紹:“焦作市推廣的巧用土壤調理菌、寬窄行精播勻播、灌漿期多次噴施光碳禾肥和磷酸二氫鉀等技術,使該小麥新品種的穗粒數和千粒重的潛力得到了充分挖掘。”
“有這樣的好技術,俺農民對種田就更有信心了!”趙海燕高興地說。
微風拂過,層層金色麥浪傳遞著豐收的喜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