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維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必須把民族種業搞上去,把種源安全提升到關系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難題、補短板、強優勢、控風險,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

種質資源保護中心工作人員將收集來的種子樣品封樣登記 王杰己 攝
近日,走進民勤縣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中心,一排排“瓶瓶罐罐”擺滿種質資源庫展架,專業技術人員正忙著將收集來的種子樣品進行封樣登記。
近年來,民勤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一號文件精神,圍繞建設現代種業和服務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目標,從加強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抓好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大力開展新品種選育和推廣等方面入手,依托發澤種業有限公司,采取政府扶持、企業合作、市場化運營的模式,創建了民勤縣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中心,系統謀劃開展種質資源收集保護和開發利用工作,以實際行動打好種業“翻身仗”。

民勤縣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中心種質資源庫 王杰己 攝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是農業科技進步的重要載體,更是發展現代農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實現鄉村振興的基礎。“我們種質資源保護中心按照‘一隊、一庫、一圃’的總體思路,集中開展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收集、新品種引進推廣和育種技術研發。”民勤縣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中心技術專家、民勤職專農科教師薛多瑞介紹說,我們普查隊伍通過查閱資料、野外現場調查、田間地頭搜集、上門詢問老農等多種方式,開展種質資源普查工作,目前已建成2000平方米種質資源庫一座。同時,在蘇武鎮興東村、大灘鎮大西村建立52畝的種質資源圃,對哈什白、墨巴66、小麥等作物,白蘭瓜、可口奇等瓜類,民勤老冬果、豬頭等果樹135個古老、瀕危、特有品種資源進行恢復擴繁,實施搶救性收集保護工作。
民勤縣地處河西走廊東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東西北三面被巴丹吉林和騰格里兩大沙漠包圍,構筑了天然生態屏障,光、熱、水、土資源組合優越,隔離條件好,農作物病蟲害危害輕,具有農作物生長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因此種質資源也非常豐富,民勤已成為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特色果蔬、沙生中藥材的優質生產基地。
糧安天下,種筑基石。民勤縣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中心以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為契機,種源收集取得豐碩成果。種質資源庫根據種子不同的保存方法,設立低溫貯藏、常溫保存、組織培養和低溫抑制4個保存庫,征集入庫古老、珍稀、特有地方品種516份,其中糧食作物53份、油料作物44份、瓜類作物68份、蔬菜61份、果樹33份、其它作物 257份,實現應收盡收、應保盡保。

種質資源保護中心工作人員查看種質資源圃作物長勢情況 王杰己 攝
對優質農產品品種進行篩選擴繁是項長期工作。“今年,我們繼續在大灘大西、蘇武新東建立種質資源圃,對小麥、瓜菜、茴香等8類作物140個品種進行篩選擴繁,對桃李杏等15個果樹樹種品種采用栽植、嫁接進行保護,精準鑒定評價。”薛多瑞表示,我們將持續做好種質資源保護擴繁工作,為地方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種源支撐,為國家種源庫提供優異種質資源。
種業企業是種質資源保護的主體,又是轉化應用的主力軍。“我公司在做好人參果脫毒育苗的同時,對我縣傳統產業黑瓜籽進行了單瓜選育,提純復壯,今年對單瓜繼續進行選育擴繁,為全國黑瓜籽種植提供優質種源。”民勤縣發澤種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詹全民介紹,從今年開始,公司通過和縣上技術團隊、省市農科院校專家交流合作,對茴香品種進行提純選育,并引進一批新品種進行試驗示范,力爭在茴香育種方面取得雜交種的突破。

位于大灘鎮大西村的種質資源圃 王杰己 攝
“打好種業翻身仗不僅要重視種質資源保護,還要將散落在各個角落的傳統老品種收集保護起來。老品種的種子里面存在很多好的基因,可以為我們以后的育種研究提供資源。”民勤縣農業農村局四級主任科員許金榮表示,我們將立足民勤傳統作物生產優勢,將種質資源普查保護和轉化應用結合起來,加強種業監管和植物新品種權維護,加大優良作物品種的引進、試驗、示范、推廣,進一步提升種業自主創新能力,推動品種更新換代、產業升級、農業持續發展,為實現種業振興、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奠定良好基礎。(記者:王杰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