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些河南等地的種植戶在短視頻平臺發布收割青小麥做青儲飼料的“廣告”,引起網友關注。5月7日,專家接受記者采訪表示,用小麥做青儲飼料并不合適,小麥做飼料的轉化價值不如玉米,生物量也不比玉米高。除非因雨水多、小麥播種晚、種植不當等情況導致產量預估極低;否則做青儲飼料不劃算,也不合適。

河南漯河王先生承包了1000多畝地種植小麥,再有20多天就能收割。他在短視頻平臺看到有人提前收割小麥售賣,做青儲飼料,因此也發布了“廣告”,想嘗試賣青小麥。目前,還沒有廠家聯系他。
在王先生看來,只有部分農戶能把小麥賣出去做青儲飼料,因為養殖場對青儲飼料的消耗有限,買多了用不掉造成浪費,便虧本。
同樣在短視頻平臺打了“廣告”,來自河南的朝輝種植合作社工作人員賈先生告訴記者,據他了解,河南賣小麥做青儲飼料的并不多,相比于待小麥成熟后收割,做青儲飼料的收入未必更高,只是在收割、倉儲等環節相對省事一些。
青島的鐘磊(化名)從事糧油貿易。承包了1000多畝地之后,今年首次種植小麥,但因為所承包土地的水利條件一般,他估計小麥產量不高,所以也想賣了做青儲飼料,“小麥今年價格高,如果產量能上去,肯定不會賣青儲飼料。”

針對上述情況,記者采訪了兩位專家,青島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石巖和山東省農科院作物所小麥栽培研究室主任王法宏。
在石巖看來,不論是從糧食安全的角度,還是種植戶自身的經濟效益角度來考慮,都不建議提前收割小麥做青儲飼料。
石巖說,用小麥做青儲飼料并不合適,小麥做飼料的轉化價值不如玉米,生物量也不比玉米高。作為青儲飼料售賣,也不存在價格優勢。另外,長江以北居民的主食以小麥為主,用小麥做青儲飼料,勢必導致小麥產量下降,對糧食安全產生一定威脅。“如果因為管理導致小麥生長出現問題,產量不樂觀,可以考慮提前收割做青儲飼料,但不等于提倡此事。”
王法宏也同樣認為,在預計小麥產量不佳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做青儲飼料,但目前小麥價格高,農戶顯然更有動力等小麥成熟后收割。
王法宏說,去年很多地方雨水多,土壤濕度大,小麥沒有及時播種,甚至有春節以后播種的。部分小麥不能結穗,或者雖然成穗但產量不高,這種情況下,提前收割小麥做青儲飼料,以便早播種玉米或其他農作物,是合算的。
“但現在小麥價格差不多1.6元/斤,預計今年小麥收割后不低于1.5元/斤。糧食價格越來越高,種植戶會算這筆賬的“。
(來源:海報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