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春和景明,全國政協第59次雙周協商座談會在京召開,圍繞“建立健全種業政策支持體系”協商議政。這是今年全國兩會后的首次雙周協商座談會,12位全國政協委員和特邀專家在會上發言,160多位委員通過全國政協委員履職平臺發表意見。此次協商議政,旨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決策部署,發揮人民政協作用,為推進種業振興匯聚建言資政源頭活水。
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近年來我國種業發展有了很大進步,農業用種安全總體有保障、風險可管控,但仍面臨種質資源保護利用不足、育種創新水平不高、種業企業競爭力不強、市場環境亟待優化等問題。與會委員建議,推進新時代種業發展,既要解決個別領域“有沒有”的問題,更要著力解決大多數領域“好不好”的問題。
建設資源大數據平臺建強創新高地
全國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中央常務副主席邵鴻在主題發言中提出多項建議,包括加快建設全國統一的種質資源大數據平臺;提升種業基地建設水平,對各類保護基地統一管理、認定、掛牌;加強種質資源就地保護,支持民眾、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參與地方品種保護及利用等。
全國政協常委黃宗洪呼吁加強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利用政策體系建設。他呼吁全面普查、系統收集我國農作物種質資源、重點引進作物起源中心和多樣性中心的優異種質資源,及時收集國內珍稀、瀕危、特有資源和特色地方品種。加強農業野生種質資源原生境保護創新。野生稻等重要的農業野生種質資源,全國有數百個野生分布點,可以開展異生境保護,將原生境相類似的各個居群資源,集中到相同生境進行保護等。
全國政協委員謝京則呼吁加快南繁硅谷建設,打造種業創新策源地。南繁基地目前雖然形成全國種業創新聚集地,每年近千家單位近萬名科研人員在南繁育制種,但各自為政,分散式、“候鳥”式的科研狀態尚未根本改變,有必要從南繁基地拓展到南繁硅谷。謝京建議,推動盡快發布國家南繁硅谷建設規劃,全面系統推動重大項目實施,加快組建種業國家實驗室,協同全國優勢力量開展種業創新;利用海南自貿港獨特優勢,打造種業國際開放平臺,建設“一帶一路”種業開放先行區。
優先支持畜禽飼草等緊缺品種攻關
與會政協委員格外關注聚焦短板弱項,抓住關鍵環節,建立健全種業政策支持體系,推動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
“家有萬貫,帶毛的不算。”全國政協委員陳化蘭表示,這句話反映了畜禽種業的脆弱性。家禽核心種源創新培育具有周期長、投入高的特點,陳化蘭建議拿出保護耕地的“長牙齒”決心和力度,強化立法和執法,保護核心種源,確保家禽種業土地使用政策穩定以及周邊環境安全。同時,建議加強創新品種審定的科學性,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加強種業創新過程的監管、指導和服務,減少滯后評審,避免“夾生飯”甚至推倒重來。
全國政協委員王召明呼吁重視草業安全和草種業發展。他建議盡快推動鄉土草種質資源一體化、數字一張網。對科研院所、企業等已建成的各類種質資源庫、標本、實物及數據資產納入國家體系統一管理,資源共享、數據互通;系統布局草種業優勢區域、發展方向,建立國家和地方草種良繁基地或特色種業產業園。適度放寬部分土地的使用屬性,配合生物、微生物技術,讓非糧種子制種田與農田倒茬使用;給予土地、稅收、金融、人才、保險等優惠政策,扶植培育集草種研發、成果轉化推廣、智能化、機械化服務于一體的“專精特新”草種業龍頭企業。
全國政協委員徐大勇建議加大對地市級農業科研院所支持力度。鑒于中央、省、市三級農業科研院所在農作物育種方面存在“上下一般粗”現象,應盡快將地市級農業科研院所改革提上議事日程,根據地區和不同產業發展需求,進行科學規劃和合理布局,從國家層面繼續穩定支持一批具有比較優勢的地市級育種單位。
深化種業體制改革鼓勵創新聯合體
推進種業振興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政府部門、科研院所、種業企業等多個主體,涵蓋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等幾大環節。瞄準打好種業翻身仗,全國政協常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張勇呼吁深化改革完善種業發展體制機制,促使各類主體實現高效協同,推動各個環節實現有效銜接,加快形成推進種業發展的強大合力。
全國政協委員曹曉風建議完善種業科技政策,盡快找準制約種業科技發展關鍵點,全國一盤棋進行整體戰略布局。國家應加大支持跨學科交叉的基礎理論探索研究及核心關鍵技術攻關,優先支持一線科研人員特別是青年人和女性科技工作者,根據實際工作需要組成動態、跨學科合作小組,建立健全考核機制,長期穩定滾動支持。另外,建議提高國家級科研平臺對外開放力度。
全國政協常委寧高寧一直重視發揮企業作用,為中國種子和農業探索解決方案。他建議充分發揮中國中化旗下先正達集團的優勢,開展一些有效探索:在種子上,可通過先正達補足玉米等外源性作物種質資源,引入全球優異種質資源并增強國內資源挖掘利用能力。聚焦高產、高蛋白、抗蟲、抗病、耐除草劑、適宜機械化、耐儲運等關鍵性狀,利用先正達全球研發體系和人才基礎,加大國內研發,實現中國自主創新等。
健全對種業企業財稅金融支持政策,是全國政協常委于革勝關注的領域。他建議進一步加大財稅支持力度,鼓勵金融機構發放種業企業中長期低息貸款,對符合條件的創新型種業企業,除可按規定享受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外,企業所得稅按15%比例征收等。
進一步完善配套法律法規凈化市場
建立健全育制種基地建設政策支持體系,是全國政協委員吳德的主張。他建議從法律層面優先保障育制種用地的“紅線”機制,將核心育制種基地納入法律保護體系,并積極探索在海外適宜地區建立育制種基地。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鄉村規劃研究與咨詢中心主任、民革中央“三農”委員會委員吳永常受邀發言,他呼吁加快修訂配套法律法規,依法規范種子市場秩序。新修訂的種子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均對假冒授權品種行為處罰作出規定,但在處罰力度上不一致,建議全面對接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公約1991年文本,建立實質性派生品種制度,盡快出臺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同時在法律法規制修訂過程中,應注意加強部門協作,制定警告、公開約談等梯度化的處罰措施,提高罰則的可執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