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海關總署公布了小麥、玉米、稻米等多個品種進口數據。從數據來看,整體呈現谷物進口激增,大豆進口下降的趨勢。
2021年我國玉米進口量較前一年增長近兩倍,達到2,835萬噸,創下紀錄新高。玉米及替代品進口也創歷史新高,全年累計進口5025萬噸。
2021年小麥進口量亦創下紀錄新高,至977萬噸,較2020年的838萬噸增長16.6%,也超出配額進口量。稻谷及大米進口量496萬噸,同比增加68.7%。
根據海關總署數據,我國小麥進口關稅配額總量為963.6萬噸,玉米720萬噸,大米532萬噸。從數據來看,小麥玉米均超出配額數量。

長期以來,我國糧食進口總量和進口品種結構都在發生變化。糧食進口關乎我國這樣的人口大國的糧食安全,保障好初級產品供給是一個重大的戰略性問題。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我們要利用‘兩個市場’,但必須有一個安全線,超過了以后就要亮紅燈。要明確重要能源資源國內生產自給的戰略底線。”
2021年糧食進口情況具體來看:
2021年,中國進口糧食16453.9萬噸,占糧食總產量(68285萬噸)的24.1%。

主要品種:
小麥2021年進口量總計為977萬噸,同比增長16.6%。其中,12月小麥進口量為94萬噸,同比增長6.9%。

玉米是進口增幅最大的品種,創下紀錄新高。2021年我國進口玉米2835萬噸,同比增長152.2%,占玉米總產量27255萬噸的近十分之一。12月我國玉米進口量為133萬噸,較去年下滑39.9%。

2021年我國進口稻谷及大米496萬噸,同比增加68.7%。12月進口58萬噸,同比下滑18.7%。

高粱、大麥作為玉米的替代品種,進口數量也有明顯的增長。2021年我國進口高粱942萬噸,同比增長95.6%;進口大麥1248萬噸,同比增長54.5%。

我國谷物進口量激增主要是為了滿足養殖業發展需求。行業人士表示2021年水稻及小麥進口量增加,很大一部分因素也是由于飼料需求增加,小麥和水稻新增進口部分主要也是用于飼料原料。
2021年我國大豆進口量較2020年10031.5萬噸,減少379.7萬噸,略微下降3.8%。

數據說明:海關統計數據包括快訊、月刊和在線查詢數據。其中“快訊”為海關統計月度初步匯總數據,“月刊”為以進一步修正差錯后形成的月度正式數據為基礎編制的系列報表,“在線查詢數據”為按照海關總署公告2018年第156號對社會公眾開放查詢的月度正式數據,通過海關門戶網站鏈接訪問。
數據來源:中國海關,中華糧網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