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家備生姜,百病不慌”。生姜是常用佐食佳品,除了可以用來調味,還有很多的藥用功效。近年來,廣西百色市田林縣積極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引導農民發展生姜種植,開辟了農民創收新路徑。
近日,廣西田林縣潞城瑤族鄉渭祥村600畝生姜迎來豐收季。在渭祥村的生姜地里,姜農們三五成群,或蹲或坐,正忙著將黃燦燦的生姜翻挖、挑揀、裝袋,一車車運往外地,豐收的歡笑聲和著生姜的鮮香,滋潤這片熱鬧非凡的豐收景象。
渭祥村生姜種植大戶李強臉上更是笑開了花。“今年氣候適合,生姜長的特別好,個頭飽滿,產量喜人,我家種植的40袋姜種應該有30000多斤的收成。”
渭祥村因特有的氣候和土壤環境,在種植生姜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種出的生姜肥美敦實,香味更加濃郁,當地群眾一直都有種植生姜的傳統,往年都是村民自己零零散散的小面積種植,形不成氣候,產量和價格也上不來。為了促進農民增收,確保產業真正出效益、有成效,該村結合群眾傳統種植經驗,決定因地制宜把生姜作為全村特色農產品進行推廣種植。
“去年我們村大概種有400多畝生姜,今年全村種了有600多畝生姜。計劃明年采取村合作社+農戶的方式種植生姜,重點發展村集體經濟。”渭祥村黨支部書記梁玉鳳說。
生姜豐收了,姜農們也笑開了顏。據了解,近年來,田林縣為更好的帶動鄉村經濟發展,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市場為導向,積極做好生姜生產經營,完善產業化管理體系,讓生姜不僅豐富了群眾的“菜籃子”,更鼓起了全縣姜農的“錢袋子”,有效帶動了當地農業產業化發展,托起群眾致富夢。據田林縣農業部門統計,該縣今年生姜種植面積2.5萬多畝,縣域內雨水豐沛,管理到位,生姜年產量可達6.2萬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