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10月25-29日,全國農技中心組織科研教學單位和南方省份植保機構有關專家,赴云南省大理、楚雄、昆明3市(州)4縣(區)開展了草地貪夜蛾冬前發生基數調查,明確了重點冬繁區的越冬情況和蟲源基數,為做好明年發生趨勢預測提供了重要依據。
實地調查發現,目前草地貪夜蛾在秋播玉米和小麥上發生普遍,代表性田塊蟲口基數高。在楚雄市呂合鎮和元謀縣元馬鎮調查發現,苗期、小喇叭口期、拔節期、大喇叭口期、吐絲抽雄期等多生育期玉米均見受害,被害株率達90%以上;其中,元謀縣元馬鎮漢?村和馬大海村處于4葉期的玉米田每株均有1-2頭低齡幼蟲,另一田塊盡管前期進行了防治,但仍可查到成蟲、幼蟲和卵塊。在昆明市尋甸縣金源鎮調查小麥田,苗期和穗期的葉片、穗等部位均受到為害,田間幼蟲齡期不整,蟲口密度達每平方米50-60頭。
草地貪夜蛾自2019年侵入以來,已成為當地各季玉米首要害蟲,由入侵前一季玉米只防治1-2次,到目前普遍需防治3-6次,增加了生產成本。草地貪夜蛾科學監控工作將是一項長期的任務,需開展持續性的監控技術培訓和能力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