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打造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并不稀奇,但打造種子區域公用品牌卻是少見。10月23日,在山東國際會展中心舉辦的第十三屆中國國際種業博覽會暨第十八屆全國種子信息交流與產品交易會上,新疆昌吉州昌吉市為“昌吉玉米種子”品牌舉辦盛大的品牌戰略發布會,并為該市“十佳種子企業品牌”和“十大暢銷品種”舉行了頒獎典禮。
品牌引領種業高質量發展
昌吉州年制種面積穩定在100萬畝以上,年產各類良種40萬噸,產值30多億元。2013年,昌吉州被列為國家級雜交玉米種子生產基地,現已建成昌吉市、呼圖壁縣、瑪納斯縣、奇臺縣4個國家級玉米制種基地,占全國玉米種子市場10%以上份額,良種輻射從疆內延伸到東北、華北、黃淮海、西南及中亞、西亞等玉米種植區。
昌吉種業打造品牌,其實早有動作。2018年,為加快現代種業發展,昌吉州種子協會與昌吉市種子協會合并,成立了昌吉州現代種業產業聯合會,開始著手申報“昌吉種子”地理標志。此前連續舉辦8屆的昌吉種交會已成為西北地區乃至全國重要的農作物種子集散交易平臺,有力提升了昌吉在種業領域的影響。
“三年前,昌吉就曾找農本咨詢,希望打造種業品牌,今年6月,雙方正式合作,打造‘昌吉玉米種子’區域公用品牌。”農本咨詢首席專家賈梟認為,無論是從政策還是市場來看,昌吉玉米種子創牌正當其時,尤其目前地方種業創牌處于“空窗期”,昌吉率先打響品牌,既搶占先機,也為行業做出了示范。
“在此次全國種子‘雙交會’上,昌吉品牌化振興種業的‘第一槍’正式打響。”昌吉市農業農村局局長丁世亮表示,通過品牌引領,昌吉將積極發揮新疆優勢、整合全國資源,以玉米種子為突破口,帶動昌吉種業高質量發展。
“新疆優勢”吸引全球種企
10月過半,昌吉市榆樹溝鎮永進村的制種玉米早已收獲完畢,土生土長的永進村村民馬永虎,種植制種玉米已有9年,近幾年他家的制種事業越做越大。“以前父輩們種地耗體力耗精力,幾畝地就累倒一家人,現在趕上了好時代,從種到收基本用機器,需要的人工不斷減少。”馬永虎說,他與制種企業進行訂單式合作,銷售上也沒有后顧之憂,生產全程有技術指導,連年穩產豐收。
據了解,通過運用聯合整地、精量播種、節水滴灌、測土配方施肥、無人機“一噴三防”、聯合收割機收割等先進機械和技術,昌吉已初步實現玉米制種全程機械化生產,全州種植機械化水平在96%以上。同時,全州采取“公司+農戶+制種玉米基地”“公司+合作社/制種村+農戶”等方式發展訂單種植,可統一實施機械作業、農資供應、統防統治等,土地增收潛力被進一步釋放。
“昌吉光熱充足、氣候干燥且有天山雪水灌溉,發展制種產業具有天然優勢;而且昌吉地勢平坦、土地連片,玉米地隔離條件好,適合機械化作業和規模化制種,制種成本相對較低、生產效率高,是企業理想的制種地。”昌吉州現代種業產業聯合會主席舍亞輝說,未來機械化、規模化優勢將會為昌吉種業贏得更多發展機遇。
“育繁推一體化”構建現代種業高地
在昌吉市華西種業加工車間,一條1200噸/批的玉米果穗烘干生產線和兩條10噸/小時的種子加工生產線環環相扣,制種玉米從入倉到成為商品種子“一氣呵成”。
“我們采用全自動化加工,種子發芽率、純度、凈度、水分等關鍵指標均高于國標水平,深受客戶信任,今后還將進一步提高企業標準和產能。”華西種業總經理楊軍善說,華西研發投入從過去營業額的3%提升到5%以上,實現研發、生產、推廣等多環節同步發力。作為國家“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華西種業與北京農林科學院合作選育玉米新品種,目前通過自治區和國家審定的玉米新品種30多個,種子年銷售收入過億元。
在九圣禾農業科技產業園的種質資源庫,6000多份小麥、棉花、玉米等品種資源和3萬多份各類育種材料存放整齊。這里是除新疆農科院種質資源庫外全疆庫容規模最大、保存數量最多的種質資源庫。
“九圣禾每年拿出1700多萬元作為科研經費,有自有育種團隊6個、合作育種團隊119個,預計今年將審定20多個品種。”九圣禾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王愛華介紹,目前該公司有獨家生產經營權種子品種141個,包括小麥品種45個、棉花品種23個、玉米品種73個,其中56個品種取得自主知識產權。九圣禾是昌吉市本土成長起來的國家“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為全國十強種業公司、國家良種重大科研攻關成員單位。
“昌吉市是全州四大玉米制種基地之一,全疆3家‘育繁推一體化’企業中有2家總部都在這里,匯聚1家國家級龍頭企業、8家自治區級龍頭企業,全市注冊資金在1億元以上的種子企業達5家,擁有全疆農業科技最前沿資源。”昌吉州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王相表示,未來將大力推動科企研發合作,抓好種質資源保護,構建“育繁推一體化”現代化育種體系,引領昌吉成為全國制種首選地和西部種業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