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第十三屆中國國際種業博覽會暨第十八屆全國種子信息交流與產品交易會—推進種業振興信息發布會在山東濟南成功召開。信息發布會重點推出種業振興行動方案內容、推進種業振興重大舉措、品種試驗審定推廣、種子質量檢驗、植物新品種權保護、全國種子市場供需,以及行業龍頭企業排名、主要農作物品種推廣面積等最新動態。發布會由全國農技中心副主任劉信主持。
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植物新品種保護處張新明處長發布了《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進展》報告,他指出,為加強我國植物新品種保護在制度上對育種原始創新的激勵,滿足當前我國種業高質量發展的需要,2021年起,啟動種子法修改工作,修改主要涉及建立實質性派生品種制度、延長保護鏈條、擴大舉證范圍等方面的內容。他表示,下一步,將開展《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及配套規章修訂、配合最高人民法院出臺相關司法解釋、開展維權打假行動,加大對品種創新保護力度。
全國農技中心種子檢驗處金石橋處長發布了《全國農作物品種DNA指紋庫公共平臺建設與應用》報告,他指出,DNA指紋檢測是現代種業發展與管理的重要技術手段,DNA指紋庫是檢測的基礎。目前,全國統一的農作物品種DNA指紋庫公共平臺初步建成,各作物制標建庫正分步完成,公共平臺軟硬件配置已經到位,應用系統完成運行測試,三大糧食作物DNA指紋數據已基本整合入庫,具備品種DNA指紋查詢、比對、篩查和分析的功能,將在打擊假冒侵權、保護育種創新、輔助科研育種、了解品種指紋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全國農技中心品種區試處王玉璽處長發布了《品種區試管理及三大主糧品種試驗審定動向》報告,他指出,將著重健全區試制度,堅持統一歸口、分類管理原則,統籌抓好各渠道試驗規范管理;執行新審定標準,增加品種DNA指紋差異位點數,提高品種產量和抗性指標;嚴把品種試驗科學設計、試驗方案備案審批、品種試驗過程監督“三道關”;明確管理職責,完善監管方式,加強公共服務,實現“出好品種”和“出大品種”的目標,切實為提高農業良種化水平和確保糧食安全提供高質量種源保障。
全國農技中心品種區試處曾波副處長發布了2021年度水稻小麥玉米新品種核心展示信息,他指出近年來,在糧食作物主要產區搭建全方位、高水平的新品種服務性展示網絡平臺,公開征選核心展示示范品種,精選組織田間現場觀摩,全面客觀權威評價參展品種,得出核心展示示范品種評價意見,讓真正的好品種脫穎而出。
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農作物種業處張冬曉處長介紹了基地建設有關打算和要求,他指出,下一步基地建設要突出重點物種,兼顧特色優勢與多樣;要接續發力建設,提高產量質量和效益;要突出龍頭企業,兼顧公益和平臺企業;要夯實基礎條件,提升產業現代化水平;要中央帶動地方,財政撬動企業和社會;要年度跟蹤評價,有進有出加動態調整。力爭在十四五后,實現國家級農作物基地總體規模布局達到200個,保障供給能力70%提升到80%。
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畜禽種業處孫雯介紹了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相關工作,她表示,目前,我國長期保存作物種質資源超過52萬份,位居世界前列。通過資源利用,創制了普冰小麥等一系列新種質,培育推廣了一大批突破性新品種,為“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提供了重要支撐。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開展以來,新收集種質資源675種,發掘了梯田紅米、紅皮核桃等一批有重要價值的優異種質。下一步,將全面完成普查任務、加快編目入庫,實施有效保護,推進種質資源共享開發利用。
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品種管理處陶偉國處長解讀了玉米、稻品種最新審定標準,他指出,本次修訂主要包括提高品種DNA指紋差異位點數指標,提高品種產量指標,提高抗病性指標,目前新標準已于2021年10月1日正式實施。通過適當提高審定標準,品種水平將明顯提升,引導培育突破性品種,強化知識產權保護。下一步,將嚴格綠色通道、聯合體試驗監管,建立健全品種試驗主體考核評價機制,取消一批違法違規試驗主體的綠色通道、聯合體試驗資格。研究增設品種審定投訴舉報渠道,規范引種備案,啟動撤銷品種審定,適時修訂國家級小麥、棉花、大豆品種審定標準。
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市場監管處儲玉軍處長介紹市場凈化關鍵舉措,他指出,農業農村部加快推動修訂《種子法》《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建立實質性派生品種制度,多措并舉嚴厲打擊套牌侵權等種業市場違法行為。今年5月,農業農村部與最高人民法院簽署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合作備忘錄,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緊密銜接。持續開展種業監管執法年活動,保護種業知識產權專項整治行動,推動嚴格行政執法。力爭通過加快立法、強化司法、嚴格執法、加強品種管理、推進社會共治5項措施,全面凈化種業市場,營造良好市場環境。
全國農技中心品種登記技術處孫海艷處長發布了2020年度中國種業頭部企業名單、2020年度主要農作物推廣面積前十大品種。
全國農技中心種業監測處邱軍處長報告了全國農作物種子供需形勢,他表示,2021年全國雜交玉米落實制種272萬畝,2021年新產種子9.93億公斤,加上季末有效庫存4.77億公斤,下年度商品種子有效供給量約14.7億公,2022年大田玉米生產用種充足有余。2021年全國雜交水稻落實制種158萬畝,整體看,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屬于豐收年,據初步統計,全國平均制種單產170公斤/畝,比去年增加31公斤/畝、增幅22.3%。供需形勢上看,2021年雜交水稻季末有效庫存約0.84億公斤,2022年雜交水稻商品種子有效供給量將超過3.5億公斤,預計2022年雜交水稻種子供應過剩的態勢將進一步加劇。2021年全國大豆落實繁種451萬畝,2022年大豆商品種子有效供應量超7.3億公斤,預計總需求量不足5億公斤,種子供應充足有余。2022年常規稻商品種子有效供應量將超10億公斤,預計總需求量6.34億公斤,種子供應充足有保障。2021年全國冬小麥繁種收獲1073萬畝,據調度,盡管部分基地因災減產,但本季冬小麥繁種收獲仍超45億公斤,超出需種量近10億公斤,本季種子供應充足有余。受供求關系影響,黃淮冬麥區局部市場熱銷品種供應偏緊,種子價格同比增加10-15%,其余地區市場運行平穩,價格總體穩定。
發布會上,中農發種業集團(山東中農天泰種業有限公司)、九圣禾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荃銀高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大北農集團北京創種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豐度種業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有關負責人進行企業信息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