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最低收購價稻谷拍賣投放180萬噸左右,全部流拍。截止發稿前,節后交易公告暫沒發布。市場猜測,為給新糧上市讓路,稻谷拍賣很大可能會暫停。
我國稻谷庫存高企,除了定向飼料稻谷大量成交外,今年以來國家臨儲拍賣一直是低成交率,尤其是春節以后。據統計,截止到9月底,國家臨儲稻谷共計投放6474萬噸,實際成交542萬噸,成交率8.4%,成交均價2591元/噸,同比去年成交量大幅減少七百余萬噸,成交緩慢。尤其是9月份以后,隨著新季中晚稻陸續收獲上市,陳中晚稻拍賣更顯清冷,流拍地區增多。
10月份后,中晚稻規模上市大幕將正式拉開,根據中華糧網對湖北、河南、安徽、黑龍江和吉林等省中晚稻的實地調研情況來看,2021年我國中晚稻播種面積小幅波動,總體豐產可期。
而由于陳糧庫存過高疊加市場需求低迷,新季中晚稻上市后價格一直不斷走低,貿易商和米企入市收購積極性不高,從目前的市場價格監測來看,部分地區稻谷收購價已經徘徊在托市收購價下方,預計國慶節后部分省份托市收購啟動勢在必行,安徽和河南有可能率先啟動。
根據《小麥和稻谷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2021年中晚秈稻最低收購價執行價格為1.28元/斤,粳稻為1.3元/斤,執行標準是國標三等,每高一個等級,執行價格相應上調40元/噸。關于啟動和停止的條件:
中晚秈稻預案可執行區域和時間為:江蘇、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西、四川8省(區)當年10月10日至次年1月31日,粳稻:遼寧、吉林、黑龍江3省當年11月1日至次年2月末。
當糧食市場收購價格持續3天低于國家公布的最低收購價格時,由中儲糧分公司會同省級糧食、價格、農業、農業發展銀行等部門和單位提出啟動預案的建議,經中儲糧集團公司報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批準,在省(區)內符合條件的相關地區啟動預案。
啟動預案地區,當市場收購價格回升到最低收購價水平以上時,要及時停止預案實施,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支持各類企業積極開展市場化收購。
我國糧食市場自2004年實施最低收購價政策以來,已實施了17年。而今年夏糧未啟動托市收購,全部為市場收購,這也是多年以來首次出現的情況。也可見我國自2016年糧食收儲制度改革以來,市場化收購比重逐步加大。
2020年我國臨儲稻谷啟動范圍為近年以來范圍最小的一次,早秈稻產區僅江西收購了40.5萬噸,中晚稻產區只有黑龍江一個省份托市總量僅為570.2萬噸。
2021年秋糧收購政策更是明確做好市場化收購和政策性收購兩項收購工作,尤其央企要牢固樹立市場化收購理念。可以預見國家正不斷加大市場化收購比重來取代托市收購。托市收購價格正從市場收購“天花板價格”變成“托底價”,市場化收購改革以來,托市收購已經從提高種糧收入的舉措變成防止發生農民賣糧難的保障措施。
粳稻產區:江蘇要達到啟動托市收購的難度較大。黑龍江新季圓粒粳稻已進入成熟期,長粒新稻上市量逐步增加,但降雨天氣影響收割進度,且稻谷多需烘干后加工,增加企業加工成本,用糧主體采購積極性不佳。黑龍江稻谷產能巨大,僅僅依靠市場化收購很難解決農民賣糧難問題,今年啟動托市收購仍是大概率事件。按照慣例往年東北產區啟動托市時間較晚,多在11月份。
中晚秈稻產區:9月份以來,南方新季秈米自上市后其價格基本呈跌跌不休的狀態,市場報價相對混亂,沒有最低只有更低。截至目前,以豐兩優大米為例,拋光色選大米主流出廠報價逼近1.8關口,此價格距新米上市累計下跌至少0.2元/斤,部分米企表示當前仍有陳米的銷售壓力。若主產區不啟動托市,屆時稻價或將繼續下行,因此秈米價格也將隨之下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