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貯玉米產量高,收益好,咱這奶牛場直接收購,一畝地就1500多元,我承包這60畝,光這就收入90000元以上……”9月16日,走進寶豐縣石橋鎮田莊村,原村黨支部書記、致富帶頭人楊太河說道。
近些年,該鎮充分依托豐富的農業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邀請農技專家對農業種植大戶、種植合作社負責人進行專題培訓,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楊太河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種植青貯玉米可以直接在田地收割、粉碎、裝車、運輸,由鎮農業技術服務中心按照種植面積大小統一調配青貯機、運輸車輛等,實現青貯飼料全程機械化,真正讓群眾少出力、多賺錢。
同時,種植青貯玉米既解決了養殖場奶牛的飼料問題,又避免了秸稈焚燒,還可以提前騰出土地,為下季作物種植做準備,今年秋季,全鎮種植青貯玉米約1.8萬畝,直接帶動群眾增收2700余萬元。如今,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擴大種植青貯玉米面積,走上了“以糧改飼”富農路。
發展富民產業,促進鄉村振興。寶豐縣石橋鎮將以創建國家農業強鎮為抓手,以伊利乳業“地種糧、糧結稈、稈喂牛、牛產糞、糞還田”的綠色循環農業發展模式為帶動,不斷探索種養有機結合、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農民持續增收的道路,奮力打造現代畜牧業的石橋樣板!(記者 吉娜 通訊員 李萬鵬 竇傳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