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百谷首,平輿芝麻王。”今年夏季,芝麻生長后期雨水相對較多,但平輿縣30萬畝白芝麻仍然豐收了!
更可喜的是,在平輿縣郭樓鎮試驗基地,白芝麻不但豐收了,而且還出現了產量大幅增加的喜人景象,為全縣大面積提高產量提供了可以復制的范本。
仲秋時節,記者走進了平輿縣郭樓鎮白芝麻試驗基地。“看,收割的芝麻稈比人還高,芝麻蒴數也多。”水谷農業公司總經理楊紅笑道。掰開一個芝麻蒴,白色的籽粒呈現在眼前,非常飽滿,還有一股淡淡的清香。
楊紅對基地的白芝麻傾注了大量心血。在她看來,這塊小小的試驗田,關系到平輿縣白芝麻的提質增效,是平輿縣鄉村振興助農致富的成功探索。
“平輿縣有著歷史悠久的白芝麻種植傳統,白芝麻是僅次于小麥的第二大優勢農作物,品質優良,色澤潔白,籽粒飽滿,出油率高。”縣農科站站長李峰告訴記者,平輿白芝麻是原產地域保護產品。
為了讓這一特色優勢產業高產高效,平輿縣農科站不停地積極探索。契機出現在去年年底,河南水投集團與平輿縣政府“聯姻”,致力集體經濟發展與鄉村振興戰略綜合服務。今年初,河南水投集團又專門成立了水谷農業公司,作為在平輿縣服務鄉村振興的平臺公司,試驗種植玉米、花生、白芝麻,探索鄉村振興新模式。
同樣的品種,不同的地塊,這邊的白芝麻長得比人高,旁邊的才及人肩,差別為何如此之大?
“利用ETS生物科技菌肥進行土壤改良,是這里白芝麻產量節節高的‘法寶’。”水谷農業公司董事長郭磊道出了其中的“秘密”。
通俗地講,ETS生物技術就是通過添加復合微生物菌群,增加土壤的“營養”,并抑制土壤里有害菌生長繁殖,激活有益菌,形成良好的微生物環境,快速恢復并長久保持水體、土壤系統自由的平衡狀態,改善土地的通透能力和養分狀況。
因為這種生物技術具有見效快、成本低等優勢,平輿縣農科站與水谷農業公司迅速達成共識:今年由縣農科站統一供種、統一播種、統一管理,應用ETS生物科技菌肥土壤改良技術種植了50畝白芝麻。
記者在現場看到,通過按比例施肥、管理和經過土壤改良的白芝麻植株平均高度1.9米,部分可達2米多,芝麻結蒴多且稠密,估算單株平均蒴數150個左右;使用氮磷鉀復合肥種植的白芝麻平均株高為1.5米,單株平均蒴數100個左右,對比非常明顯。
“從收割情況看,經過土壤改良種植的白芝麻畝產有望突破300斤。”李峰十分看好這一技術,認為利用ETS生物科技菌肥改良技術培育出更加優質的白芝麻品種,前景光明。
“我們利用ETS生物科技菌肥土壤改良技術試驗種植的玉米也豐收了。”9月21日,郭磊在微信視頻通話中迫不及待地告訴了記者這一喜訊。
通過視頻,只見在萬冢鎮郭寺村300畝玉米示范田里,幾臺大型玉米收割機在一望無際的玉米地里忙碌,幾十分鐘工夫,金燦燦的玉米就裝滿一節節車廂,堆成一座座“黃金塔”,顆粒歸倉。
從收割情況看,經村、組干部測產,畝產平均1300斤左右,比當地群眾種植的玉米增產約30%。(記者譚勇 通訊員 楊其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