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10 日,浙江省節水抗旱稻新品種選育與推廣培訓會在嵊州市召開,各市及有關縣(市、區)種子管理站負責人、有關科研單位和種業企業負責人70 余人參加培訓。
會議就節水抗旱稻新品種的選育和在浙江的推廣應用作了專題培訓,就栽培技術和推廣實踐開展了交流,并觀摩了磐安縣尖山鎮和嵊州市崇仁鎮的抗旱節水稻種植基地。
近年來,我省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堅決扛起糧食生產政治責任,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加大耕地“非農化”和“非糧化”整治力度,努力推動糧食生產擴面增產。全省種子管理部門積極行動,加大適合浙江需求的新品種選育和推廣力度,特別是針對新墾耕地和渠系受到破壞的退“非”還糧耕地,積極引進和推廣抗旱節水稻,取得了一定成效。據調查,2021年全省抗旱節水稻種植面積6萬畝左右,主要分布于麗水、杭州、臺州、嘉興、衢州、湖州等地。主栽品種為旱優73和滬優2號,分別占總面積的85%和10%左右,平均畝產在350-450公斤,比傳統水稻節水50%、節肥30%以上。
會議認為,下一步我省將進一步加快抗旱節水稻品種選育、引進和推廣,篩選出符合浙江氣候特點的抗旱節水品種;要進一步強化良種配良法,實行因種栽培、因地栽培的同時,提高機械化程度;要加大展示示范和宣傳力度,建立一批樣板田,利用電視、網絡、報紙等媒介,廣泛開展宣傳;要加大產業化開發力度,鼓勵和扶持種植主體打造抗旱節水稻品牌,提高種植效益,培育抗旱節水稻內生發展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