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過冷處理的10萬株草莓苗于8月26日定植到溫室,草莓發芽分化時間提前,預計11月上旬草莓即可進入成熟期。”8月20日上午,在位于北京市順義區北京神農天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草莓種植基地,公司負責人馬自力指著露天軌道上培育的基質草莓苗告訴記者,這是公司今年從遼寧省丹東市引進并改良的冷處理草莓苗方式。
7月至8月北京正值草莓育苗后期,氣候特點是溫度高、日照時間長,草莓發芽分化需要溫光條件,主要有短日照和低溫兩個要素。馬自力介紹,公司建有2臺冷凍機的220平方米冷庫,早上6點30分通過軌道將草莓苗從冷庫中取出“曬太陽”,下午2點30分再將草莓苗推回冷庫。冷庫里不見陽光且封閉,以18天為一個冷處理周期,將冷庫中的溫度分為6天一個小周期,逐步控制在14-10攝氏度、12-8攝氏度、10-6攝氏度之間。
“冷處理草莓苗方式比較適合規模化草莓種植園區,一次性投資比較大。”馬自力給記者算了一筆賬:220平方米的冷庫有2臺15千瓦的冷凍機6萬多元,100多個軌道車10多萬元,再加上軌道以及之后要增加的遮陽棚、噴霧等設備,保守估計完整的配套設施投資在四五十萬元。
根據丹東種植戶的測算,經過冷處理的草莓苗一株價格比普通草莓苗高0.6元,平均達到1.8元。“公司測算的結果也差不多,但提早上市一個月的草莓能賣上好價錢,高投入也有高回報。”馬自力解釋,公司生產的草莓銷售渠道面向京東、美團等電商平臺,每年頭茬草莓產量少、口感好,一直供不應求,價格穩定在40-45元/斤。隨著眾多草莓種植基地或種植戶的草莓集中成熟,價格會逐步走低,只有前期價格的一半。
馬自力說:“公司這批草莓苗用于基地生產,一般來說春節前草莓銷售能占到40%,也就是三四萬元。但今年用了冷處理草莓苗,春節前上市的草莓產量將有大幅提升,預計春節前草莓畝均收入能達到8萬元。”
草莓種苗的冷涼地繁育技術、扦插技術、全程病蟲害防控技術和夜冷技術的使用促進了種苗質量的提升。“技術的多元化發展給了農戶多種選擇的機會,所有這些技術的應用,最終的目的就是增加農民收入。但是技術的選擇應用要與農戶的實際情況相適應,這樣才能實現最高性價比。”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推廣研究員宗靜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