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科技 » 正文

甘薯洪澇災害應急管理方案及災后補救技術措施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1-07-27  來源:河南省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  瀏覽次數:430
 

       一、細菌性病害防控

       預防細菌性病害,主要措施是盡快排除田間積水,在水退去之后,可按規定劑量噴施農用連霉素、春雷霉素、可殺得叁千或氯溴異氰尿酸等殺菌劑。并進行田間調查,及時發現病株,進行專項防控。

       甘薯莖腐病的防治

       1.查苗情及時處理發病植株。發現病株及時拔除,并帶出田外集中深埋或銷毀。同時在病株栽植穴上撒生石灰或殺菌劑消毒,病株周圍噴藥預防。

       2.排水降濕。保持田間排水溝的通暢,以利于及時排除畦面的雨水,降低土壤濕度。水退之后要及時清溝排漬,盡快使田間干燥。

       3.后期要合理灌水。保持水分的均衡供應,避免久干久濕導致裂根。

       4.及時除草和中耕松土。水災之后,雜草生長很快,及時除草,最好采用人工除草,結合松土為宜。

       5.及時施肥。施用專用復合肥,促使甘薯盡快恢復營養生長。

       6.噴施殺菌劑。田間出現病株,可噴施春雷霉素、可殺得叁千或氯溴異氰尿酸等殺菌劑進行預防健康植株發病,后每隔7-10天一次,施2-3次。

       二、真菌性病害防控

       大雨過后,一些真菌性病害也容易高發,如甘薯莖腐病、甘薯紫紋羽病、甘薯白絹病等。預防真菌性病害,主要措施是盡快排除田間積水,在水退去之后,可按規定劑量噴施枯草芽孢桿菌+廣譜性真菌殺菌劑(米酰胺、多菌靈、甲基托布津)等。并進行田間調查,及時發現病株,進行專項防控。

       1.減少病源:田間種植應選用健康種苗,避免帶病種薯種苗對病害進行傳播。

       2.及時調查病害,拔除病苗。發現病株應及時拔除,并帶出田外集中銷毀,從而降低田間病原基數。

       3.土壤墑情不宜過高,應及時排澇,降低田間濕度。保持田間排水溝的通暢,排水設備可正常使用,以便降水后可及時排水。田間應及時灌溉避免干旱造成薯蔓干裂,防止暴曬灌溉后根部裂口,易于病原菌侵入。

       4.合理輪作。對于常發病田應與如水稻等非旋花科作物進行輪作。如若無法輪作,可對薯田淹水兩周,惡化病原菌生存環境,減少病害初侵染源。

       5.及時清除田間旋花科雜草,減少病原菌適生寄主,減少再侵染源。

       6.科學合理使用殺菌劑。田間種植可以在前期使用甲基硫菌靈、多菌靈等殺菌劑進行一定的預防。

       甘薯紫紋羽病的防治

       1.發病初期在病株四周開溝阻隔,防止菌絲體、菌索、菌核隨土壤或流水傳播蔓延,及時噴淋或澆灌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倍液,或按500 g/hm2的用量施用20%氟酰胺可濕性粉劑。

       2.及時清除病株和病殘體。田間發現病株要在菌核形成以前,及時將病株和病土一起鏟除,再用福爾馬林或石灰水進行消毒。山坡梯田應特別注意水流傳病。同時,禁止將病地作為蔬菜秧田或果木苗圃,以防帶土移栽時擴大病區。此外,還應注意帶菌肥料、人、畜和農具等傳播病害。

       3.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肥力并改善土壤結構,增強植株抗病能力。

       甘薯白絹病的防治

       1.查苗情及時處理發病植株。發現病株及時拔除,并帶出田外集中深埋或銷毀,病株周圍噴藥預防。

       2.排水降濕。保持田間排水溝的通暢,以利于降雨時及時排除畦面的雨水,降低土壤濕度。水退之后要及時清溝排漬,盡快使田間干燥。

      3.后期要合理灌水。保持水分的均衡供應,避免久干久濕導致裂根。

      4.及時施肥。施用專用復合肥,促使甘薯盡快恢復營養生長。

       5.噴施殺菌劑。采用32.5%阿米妙收SC1500倍液澆灌根部,每次每株澆約250mL,用水量約750kg/667m2,隔10d澆1次,連澆2次。

       三、甘薯草害的防治

       甘薯田雜草一般以禾本科雜草、闊葉雜草和莎草科雜草混生為主。常見禾本科雜草有牛筋草、馬唐、狗尾草、稗草等,闊葉草以馬齒莧、反枝莧、鐵莧菜、藜、醴腸為主,莎草科主要是香附子。暴雨過后由于濕度大,溫度高,非常有利于雜草的生長,如防治不當會造成草害成災,與甘薯爭肥、爭空間,導致甘薯生長受到抑制,從而影響甘薯產量。因此暴雨過后要關注甘薯田間雜草發生情況,及時進行防除。

       1.針對晚栽甘薯田,若薯苗未封壟,可在雨后機械能下地時進行中耕除草,結合松土培壟,可起到較好的除草效果。

       2.不宜中耕且以禾本科雜草為主的甘薯田塊,可用5%精喹禾靈乳油50~100mL/畝,或10.8%的高效蓋草(精氟吡甲禾靈)能乳油25~40mL/畝,加水30L進行全田莖葉噴霧。雜草較大時可適當增加藥量。

       3.不宜中耕且以禾本科雜草和闊葉雜草混發的田塊,可用10%唑嘧磺草胺20-30mL/畝 +5%精喹禾靈乳油50~100mL/畝,或10%唑嘧磺草胺20-30mL/畝 +10.8%的高效蓋草(精氟吡甲禾靈)能乳油25~40mL/畝,加水30L進行全田噴霧防治。唑嘧磺草胺不宜隨意加大藥量,以防對甘薯及后茬作物產生藥害。

       4.對香附子為主的田塊,可以用15%氯吡嘧磺隆15-20g/畝加水30L進行,戴防護罩進行定向噴霧。

       5.在地塊較小,用工便宜的地方,也可使用人工拔除。

       注意事項:除草劑應在晴天使用。不宜在雨前施藥,否則可能會較低藥效,并對甘薯產生藥害(氯吡嘧磺隆和唑嘧磺草胺)。

       河南省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

       2021年7月23日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