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獲獎者,是一批懷抱家國情懷的拓荒牛、老黃牛和孺子牛,他們中有德高望重的資深院士、成果豐碩的育種專家、傾心桃李的大學教授、執法奉公的管理標兵,還有,開拓創新的青年才俊、卓有成效的企業精英、扎根一線的推廣能手。
——安徽張海銀種業基金會創始人張海銀先生
在“張海銀種業促進獎”頒獎儀式的講話

2019年“張海銀種業促進獎”獲獎者名單
特別獎1名:
蓋鈞鎰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農業大學教授、國家大豆改良中心榮譽主任
——獲世界大豆研究終身成就獎,重塑了國產大豆新形象。
一等獎2名:
許 勇
——主導繪制了西瓜全基因組圖譜,技術創新引領了西瓜品種更新換代。
黃學輝
上海師范大學教授、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
——在分子育種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是具備原創思想的國際化人才。
二等獎3名:
夏中華
江蘇瑞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先后培育出28個小麥新品種,累計推廣1億多畝。
岳元文
四川省綠丹種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開創的全產業鏈營銷之路,為打造“川米”品牌提供了模板。
劉躍南
安徽華成種業農科院院長
——在小麥抗赤霉病育種上做出了突出貢獻。
三等獎6名:
籍 強 遼寧宏碩種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王成璦 吉林通化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水稻所所長
——用自身的實踐證明,小種子也有大作為。
趙檀芳
山東淄博禾豐種業農業科學研究院院長
——退休不退崗,堅守育種一線。
內蒙古通遼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團隊、湖南省蔬菜研究所冬瓜育種創新團隊、河北眾人信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育種團隊
——三家團隊,用行動詮釋了對農業的赤子之心。
2020年“張海銀種業促進獎”獲獎者名單
特別獎1名:
趙振東
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省農業科學作物研究所首席專家
——育成“濟麥”系列品種,累計推廣5億多畝,新增經濟效益400多億元。
一等獎2名:
徐福春
遼寧東亞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帶領遼寧東亞種業,累計推廣玉米新品種達3.2億畝,實現社會經濟效益90多億元。
陳紹江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在玉米單倍體育種技術創新與應用上取得突破性進展,促進了育種技術的轉型升級。
二等獎2名:
楊聯松
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員
——主持合作選育出徽兩優系列水稻品種70多個,累計推廣面積超1億畝。
李繼軍
河南富吉泰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帶領的河南富吉泰,累計推廣各類農作物種子2千萬畝,增加社會效益40億元。
三等獎6名:
孫志偉 中地種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中地種業研究院院長
馬 恢 河北張家口市農業科學院馬鈴薯研究所研究員
伍中勝 湖南桃源縣農業科學研究所高級農藝師
張海燕 云南恒禾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小種子也有大作為。
何 蔚
新疆兵團種子管理總站科長
——駐扎大漠,深耕執法一線。
關學林
湖北鐘祥市老關種業總經理
——疫情期間送種入戶,奮戰推廣一線。

農業部原副部長劉成果、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會長張玉香、原農業部黨組成員楊紹品、中國種子協會會長張延秋、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主任楊雄年、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副主任劉信、中國農業出版社有限公司書記陳邦勛、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王小兵、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副司長聶新鵬、農民日報社副總編李煒以及張海銀先生為2019、2020年獲獎代表進行頒獎。
“作為一名種業老兵,我為你們點贊!”張海銀先生在頒獎時說道,“我今年85歲了,對種子事業的熱愛和深厚的感情依然沒有變”。作為一名有著65年黨齡的老黨員,將和基金會堅定信心,不懈努力,為打贏種業翻身仗,實現種業強國夢再做貢獻!”
安徽張海銀種業基金會于2013年8月由“中國種業市場化先行者”“中國種業十大功勛人物”張海銀先生個人捐資500萬元與安徽荃銀高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發起,經安徽省民政廳批準成立的慈善組織。七年來,基金會先后開展了種業人才激勵、獎學、助學、助困、助農愛心慈善活動,公益事業總支出980.19萬元,2018年11月,榮獲中國基金會論壇——金桔獎新銳資助者榮譽稱號,在助力促進民族種業發展、國家脫貧攻堅和社會和諧進步等方面貢獻了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