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沖擊導致供給不足,化肥開啟漲價潮。數據顯示,去年8月至上月底,尿素漲幅達25%,58%磷酸一銨漲幅達到20.51%,俄羅斯紅鉀漲幅也超過20%。業內人士稱,供給不足是導致化肥漲價的主因。一方面,疫情影響導致運輸受阻、原料企業停產,化肥廠商拿不到原料,生產停滯供給下滑;另一方面,2020年末疫情回溫,各大廠商為避免斷供,開始進購囤積部分生產原料,導致原料漲價。
2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2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做好2021年春耕化肥生產供應和價格穩定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要全力提高生產能力,增加春耕化肥可供資源量;全力暢通干線運輸和末端配送,保障春耕化肥順暢流通;全力做好儲備和進出口工作,增強化肥市場調節能力;全力加強市場監管,優化春耕化肥市場環境;全力提升農化服務水平,指導農民科學用肥。
《通知》指出,化肥是糧食的“糧食”,春耕化肥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事關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實現全年糧食生產目標大局。近期,受階段性需求拉動、部分生產原料貨緊價揚、國際市場價格帶動等因素影響,國內化肥價格出現一定幅度上漲。2021年全國范圍春耕即將啟動,為做好春耕化肥保供穩價工作,《通知》部署了五方面工作。
一是全力提高生產能力,增加春耕化肥可供資源量。《通知》要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企業要嚴格履行與化肥生產企業簽訂的天然氣供應合同,盡量減少對化肥企業中可中斷工業用戶的壓減氣量、時間,天氣轉暖后優先保障化肥生產企業用氣需要,全力幫助化肥生產企業提高開工率。內蒙古、山西、陜西、新疆、四川、貴州、云南等地能源、工信部門要積極引導本地區煤炭、硫磺等重點原材料供應企業,保障化肥生產企業原材料供應和價格穩定,進一步降低化肥生產成本。各地人社部門要主動協調解決化肥生產企業受疫情影響出現的用工問題,著力避免因用工問題停工停產。
二是全力暢通干線運輸和末端配送,保障春耕化肥順暢流通。《通知》要求,各級供銷合作社要指導化肥流通企業加大在本地重點產糧區購肥備肥力度,并利用銷售網絡點多面廣優勢,提前向基層農資網點鋪貨,建立鄉村農資應急配送機制,保障春耕期間農民短時集中購肥需要。
三是全力做好儲備和進出口工作,增強化肥市場調節能力。《通知》要求,各地海關要嚴格按照相關標準對進出口化肥質量進行檢驗,對進口化肥給予通關便利。中國中化集團公司、中國供銷集團下屬中國農業生產資料集團公司、中海油下屬中國化工建設總公司、中國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下屬華墾國際貿易公司要充分發揮企業社會責任,積極擴大國內需求化肥品種進口,并進一步提高進口代理服務質量。全國性化肥行業協會要積極通過發布倡議等方式,積極鼓勵化肥企業優先保障國內需求。
四是全力加強市場監管,優化春耕化肥市場環境。《通知》要求,各地農業農村、市場監管部門要按職責分工加強化肥市場監管,嚴厲打擊摻雜使假、標識欺詐、計量虛標以及化肥市場價格壟斷、哄抬價格、串通漲價、價格欺詐等違法行為,并加大曝光力度,特別是在糧食主產區,深入開展農資打假專項行動,維護正常生產經營秩序和農民合法權益。
五是全力提升農化服務水平,指導農民科學用肥。《通知》要求,供銷合作社系統要發揮好農資流通主渠道的示范引導作用,圍繞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積極推進“綠色農資”行動,加強信息技術應用,打造“智慧農資”綜合服務平臺,深入推動傳統農資流通企業向現代農資綜合服務商轉型,加快構建覆蓋全程、綜合配套、便捷高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和成本低、質量優、效率高、線上線下融合的農資現代流通體系。
《通知》強調,目前正值春耕備肥的關鍵時期,各地方政府要嚴格按照《通知》要求,扎扎實實做好春耕用肥保供穩價工作,發揮化肥對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作用。
來源:證券時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