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全球農產品產量和出口大國之一,其玉米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小麥大豆出口量均是全球第二,又加上美國農業部對全球糧食市場的影響,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的農產品期貨價格自然成為了全球谷物市場的風向標。
01
大豆暴跌7.4%
CBOT大豆期貨3月合約22日收跌4.27%,為2018年8月10日以來最大單日跌幅,也是6周來首次周線下跌。本周大豆合約累計下跌7.4%,為2014年以來最大周線跌幅。主要是南美主產區降雨改善作物產出前景,從而令全球供應憂慮緩解。另外基金和技術賣盤也給市場帶來壓力。
巴西是全球最大的大豆生產國和出口國,天氣干燥憂慮是最近數月CBOT大豆期貨上周的主要推動力之一。預計該國今年料出口大豆8300萬噸,且多數料出口中國。
根據周五對13位分析市的調查的平均預期,在種植季節開始時遭遇干旱的巴西有望在2021年收獲1.322億噸大豆,將創下紀錄高位。這將比巴西政府公布的該國2020年大豆產出1.25億噸增加5.9%。
布宜諾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21日表示,阿根廷降雨,大豆和玉米種植在上周加速推進。
▽美豆主力走勢圖

全球大豆產量、消費和貿易量(百萬噸)

來源:美國小麥協會
02
玉米本周下跌5.8%
CBOT玉米期貨22日下跌4.5%,為2019年8月12日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本周3月玉米合約下跌5.8%,為7周來首次下跌,創2020年3月20日以來的最大周線跌幅,玉米市場從高位回落。
▽美玉米主力走勢圖

全球玉米產量、消費和貿易量(百萬噸)

來源:美國小麥協會
03
美麥本周下跌6%
CBOT小麥期貨1月22日下跌4%,為2019年8月12日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本周美麥期貨下跌6%,創逾五個月最大單周跌幅。
由于俄羅斯開始征收出口關稅,黑海地區的小麥供應預計將減少,俄羅斯小麥出口價格上周大幅上漲,澳大利亞小麥在亞洲市場的價格已經攀升至本年度最高水平,包括成本和運費(C&F)在內,澳大利亞優質白麥(APW)到東南亞的報價是每噸310-315美元,而去年年底的價格大多低于每噸300美元。
鑒于市場對最大小麥出口大國俄羅斯出口政策的炒作還沒告結束,以及國際局勢的瞬息萬變,國際小麥仍有望再反彈上漲。
▽美小麥主力走勢圖

全球小麥產量、消費和貿易量(百萬噸)

來源:美國小麥協會
中華糧網綜合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