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提出8項重點任務,“解決好種子和耕(geng)地問題”引人注目,就(jiu)是“要開展種源‘卡脖子(zi)’技術攻關,立(li)志打一(yi)場種業翻身仗。”
種子是現代農業的基石,如果過度依賴進口,一旦發生“斷種”,引發的危機將甚于科技“卡(ka)脖子”!
然而現實中據中國種子貿易協會的報告,2018年中國農作物種子進口量為7.27萬噸,進口額達4.75億美元(32億元人民幣),種子進出口赤字達2.56億美元(約17.36),中國是不折不扣的種子凈進(jin)口國。
據新華社旗(qi)下新聞(wen)周刊《瞭望》9月(yue)19日指出,近年來,包括行業(ye)前10強在內的70多家國際種業巨頭已大規模進入中國市場,這使得一大批洋種子滲透到國內田間地頭——比如,美國先鋒公司20余個玉米品種已全覆蓋我國糧食主產區東北、黃淮海地區,這一現象背后也凸顯了當前國內市場的種子隱憂。
在(zai)記者走(zou)訪了黑(hei)龍江、河(he)南、湖南等糧食大省。不少(shao)農業干部、農民和(he)行業專家反映,很多種子大量依賴(lai)國外,既影(ying)響我國在(zai)國際種子市場(chang)的主動權(quan)和(he)話語權(quan),更(geng)存較大風險。
黑(hei)龍江(jiang)種業(ye)技(ji)術服務中(zhong)心主任黃春峰介紹,黑(hei)龍江(jiang)省不少地方(fang)都在使(shi)用進口玉米(mi)種子。比如黑(hei)龍江(jiang)北(bei)部地區(qu)種植的玉米(mi),多(duo)是(shi)一家公司從德國引進的品種,具有早熟、脫水快、抗倒伏(fu)等(deng)特點,得到大面積(ji)推廣。
美國先鋒公司選育的雜交玉米種子“先玉335”推廣至今已十余年,是東北、華北玉米產區種植的主要玉米品種,在部分地區已成第一大品種。甚至有的東北育種工作者自嘲:“我們不用搞育種了,一個‘先玉335’就夠了。”
在新華社下屬《國際先驅導報》發布文章《老鼠不見了——山西、吉林動物異常現象調查》,在逐一排除了相關的因素后,該文作者將導致異常疑點指向了近年來當地的最大變量——“先玉335”的廣泛種植。由此,轉基因作物的安全(quan)性問題得以進入(ru)大眾(zhong)視野,并(bing)引發巨大爭議,延綿至(zhi)今。
著名學(xue)者汪暉、嚴(yan)海蓉等提議(yi)《建立農民育種(zhong)保(bao)護區、保(bao)護中國種(zhong)質資源(yuan)》。文中提到,國內玉(yu)米種(zhong)子市(shi)場已(yi)經(jing)基本被“先玉(yu)335”和“鄭單958”兩大品(pin)牌主導,形成“雙寡(gua)頭主導市場(chang)”的局面。
此外,汪暉等人的文章還提到,就玉米而言,農戶使用最多的5個品種中,3個是中外合資的種業公司生產的,2個是國內(nei)研(yan)發(fa)的。合資公司的分(fen)工基本(ben)是外(wai)方(fang)負責研(yan)發(fa)和生產,中(zhong)方(fang)負責銷售,說(shuo)白(bai)了,就是跨國資本(ben)借殼占(zhan)領中(zhong)國的種業市場(chang)。
除了玉(yu)米(mi)之外(wai),西部麥區的(de)一些地方也依(yi)賴(lai)進(jin)口麥種(zhong),另外(wai)諸(zhu)如(ru)辣椒、胡蘿卜、馬鈴薯(shu)、西蘭(lan)花(hua)等餐桌上(shang)常見的(de)蔬菜,其種(zhong)子對國外(wai)的(de)依(yi)賴(lai)程度則更加嚴(yan)重。
湖南省農業農村廳種業管理處工作人員劉鵬魁告訴記者,老百姓餐桌上最常見的白蘿卜,種子大部分來自韓國。“韓國的白蘿卜更修長,品相好,汁多渣少、耐儲藏。雖然價格是國內種子的20多倍,但仍比本地蘿卜更具競爭優勢。”
今(jin)年,黑(hei)龍江省海倫(lun)市向秋蔬菜種(zhong)植農(nong)民專業合作社種(zhong)了1萬多畝辣椒,其中1700畝尖(jian)椒(jiao)和近1000畝圓椒(jiao)使用的是以色列種(zhong)子(zi)。“國外種(zhong)子(zi)確實(shi)好(hao)(hao)。以尖椒(jiao)為例,國內尖椒(jiao)種(zhong)子(zi)只能(neng)采兩茬(cha),國外種(zhong)子(zi)可以采三茬(cha),而且外形好(hao)(hao)看、市場認(ren)可度高,銷(xiao)售(shou)好(hao)(hao)價格高。”該合作社理事長高向秋說。
值得一提的是,洋種子不僅在我國市場占據了較高的份額,其價格也遠高于國內種子。黑龍江省科研人士曾指出,一些蔬菜品種的洋種子價格高出國產種子幾十倍,以至于“進口的按粒賣、國產的論斤賣”;比如一種進口辣椒,一畝地僅種子成本就1500多元,算下來一粒進口種子就要2毛錢。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胡定寰認為,現代農業技術已經十分發達,但當前我國的糧食育種技術,整體還落后于西方一些發達國家。胡定寰說:"中國是擁有幾千年歷史的農業大國,本土種子資源非常豐富,但在長期不斷引進國外糧食品種使用的過程中,很多本土種子品種逐漸消失了,這是非常可惜的。"
(來源:瞭望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