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1日國家市場監監督管理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2020年第21號公告,批準發布106項國家標準和2項國家標準修改單,其中包括GB4404.1-2008糧食作物種子第1部分:禾谷類《第1號修改單》,定于2021年11月1日起實施。



國家對禾谷類作物種子質量標準的修改,主要調整了玉米單交種大田用種子的質量要求,將玉米單交種大田用種分為單粒播種和非單粒播種兩個類別,定義了單粒播種的純度、發芽率和水分分別規定為不低于97.0%、93%和不高于13.0%。該質量標準的修改單和實施,填補了我國單粒播種子質量標準的空白,有利于促進玉米種子質量提升,規范種子市場經營,切實保護農民利益,提高糧食增產增收,促進種業健康發展。
筆者就種子(玉米單粒播)質量標準的修改對農業生產和種子企業經營的意義和影響作以下分析:
第一、完善質量標準,規范市場行為。
種子質量標準的修改主要針對目前單粒播種子質量標準沒有法律依據而定,讓單粒播種子包裝質量標準化、規范化。讓以次充好的假冒偽劣種子無法再鉆空子。讓種子執法部門對單粒播種子成品質量做到執法有據、有法可依,保護農民的合法利益。
第二、單粒播種普及,修改時機成熟。
單粒播種,如果種子質量不高,就會出現嚴重的缺苗現象,導致減產。之前一直沒有嚴格的質量標準,給了市場一個充分的緩沖磨合期,近10年來基地生產由粗放走向集約,加工機械設備有了很大程度提高,尤其是先玉335單粒播種方式的成功推廣,有效帶動了單粒播種機械的普及,老百姓也逐漸接受并習慣了單粒包裝和單粒播種,倒逼種子質量有了飛速發展,目前90%的市場已經基本實現全單粒包裝。
第三、提高質量標準后有利于玉米糧食的增產增收。
根據專業經驗評估,缺苗斷壟現象是影響玉米產量的一個重要因素,除了機械播種和土壤情況因素影響外,每提高一個芽率百分比,就能提高10-20公斤產量,每提高一個純度百分比也能提高10-20公斤產量。就目前來說,品種同質化,種植技術同質化,想要提高平均單產,通過提高種子質量標準,可以減少缺苗斷壟現象,提高純度更有利于發揮個體植株F1代的雜交優勢, 確定無疑的能夠提高玉米種植平均產量和效益。起到增產增收的意義,而且不亞于一個劃時代品種對產量的影響。
第四、提高競爭水平,淘汰落后產能。
新國標的實施,對種子企業的生產和加工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各種子企業必將更加重視基地生產和加工包衣質量。粗放生產和管理,加工包衣設備落后,質量意識不高,都將成為淘汰對象。高質量標準讓優質優價成為可能,更有利發揮優質企業的競爭實力,淘汰低端產能和弱勢企業,提高行業集中度。
第五、單粒和非單粒兩種質量會出現冰火兩重天。
單粒播純度要求97%(提高1%),芽率要求93% (比目前企業采用90%標準提高了3%),代表著達不到單粒標準的種子全部要包裝成非單粒包裝。這樣一來,市場對兩款包裝的質量認識就會非常明顯,定價各方面也會出現冰火兩重天,單粒就優質優價,非單粒就只能合理定價。單粒播包裝可能成為緊缺貨,非單粒包裝就只能成為大路貨。
第六、種子企業經營風險進一步加大。
我們知道,種子生產受天氣因素影響很大,有的年份種子質量好、產量高,有的年份種子質量就相對低,如果種子生產質量低了,有可能就部分或者全部達不到單粒播質量指標,那么市場就只能賣非單粒播包裝,意味著就只能放棄高價市場。而且種子現在是全部包衣籽粒,庫存就意味著更大風險,質量就是生命意義凸顯。
第七、對基地的生產和加工水平都帶來了較大挑戰。
高純度的種子源于高純度的親本和嚴格的制種隔離及種植管理水平。質量標準的提高勢必會給企業帶來較大的生產成本,而種植加工的儲存、晾曬、烘干、去雜等環節,成本也會繼續提高。所以,做高質量的種子,以后就變得是個普通行為,而對于一切普通企業來說,這顯然就不普通了。質量標準的提高,種子的質量事故很大程度上就能從源頭去杜絕。
總之,質量標準的修改對種子行業向高質量發展,對農業增產增收,對農戶種植效益的提高都是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雖然對很多中小種子企業從短期來看是不利的,但是對于大型頭部企業和正規依靠質量求發展的中小企業來說都是長期的利好。
(作者:金博士種業山西分公司總經理孟軍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