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主體期盼新工具護航花生產業

正陽縣新地種植專業合作社內,工人正在打包花生米。
眼下,在花生主產區河南省,新季花生已經收獲晾曬完畢。在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毛集鎮一戶種植戶家中,一袋袋打包好的花生碼到了天花板等待銷售。“毛集鎮花生種植面積有12萬畝,大部分農戶都靠種花生增加收益。今年花生單價不錯,每斤凈果能賣到3.8元左右。”毛集鎮毛寨村黨支部書記郭長松說,“農戶家里存著的這些一般等到元旦春節前后就能賣了,現在還存在家里一方面原因是想等著價格再漲一漲,另一方面是因為人還在外打工顧不上。”
由于花生種植比較收益高,近些年我國花生種植面積和產量呈穩步上升趨勢,花生種植成了主產區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然而,作為一個完全市場化的品種,花生價格的波動也常常讓產業鏈上下游揪著一顆心。
今年行情好 農戶盼收入預期能穩定
桐柏縣花生種植面積基本穩定在34萬畝左右。桐柏縣委常委、副縣長王磊介紹,當地立足花生種植優勢,充分挖掘花生“源頭活水”作用,花生種植業一直以來助力全縣脫貧攻堅,花生也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作物。
毛集鎮大部分地區是沙土地,土質適合種植花生。“種花生的效益還是比較可觀的,正常畝收入能達到2400多元。”郭長松說,“一畝地的種植成本在五六百元左右,按我們村人均6畝地來算,人均年收入過萬元輕輕松松的。”
今年,毛集鎮花生米的價格每斤漲到6元錢,這讓農戶對來年的花生種植十分積極。“如果按照今年的價格,明年全鎮的花生種植面積能從現在的12萬畝提擴大到15萬畝。”毛集鎮副鎮長鄭定峰說,“只要花生米的價格每斤能保持在5元以上,農戶的種植積極性一定會提高。”
然而,這樣的行情并非年年都有。“這幾年的價格波動大得很。”郭長松說,2015-2017年,帶莢的花生果每斤只有1.8元,花生米價格也只有2.3元,直到前兩年價格開始回漲,情況才好了一些。“要是能有個穩定的收入預期,我們種得就放心了。”
駐馬店市正陽縣是中國花生種植第一大縣,花生種植面積通常穩定在170多萬畝,年產量50多萬噸。“現在效益相對比較穩定。”正陽縣新地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甘萬祥介紹,合作社種有5000多畝花生,今年新季花生果的價格每斤基本在3.3-3.4元之間,得益于機械化作業,花生收獲時間從一個月縮短到了7天,大大節約了時間和勞動力成本。“上了規模之后也會更加擔心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要是能做到對價格心里有數就好了。”甘萬祥說。
價格波動大 產業中下游避險需求強烈
受困于行情波動的不僅是農戶,中游貿易商和下游加工企業也同樣對此深有體會。
“基本3-5年會有一個大波動。”正陽縣花生協會常務副會長張志強自己也是一名貿易商,據他觀察,除了大的波動周期,每天的價格波動也不小,“早上每斤4.8元,下午才4.5元,落差最大時一天一斤掉5毛都是有的。一噸花生米一年上下波動能達到5000元,同一季收獲的花生,每噸上下波動個1000-1500元都算平穩的。”
張志強對2017/2018季的“谷底”記憶猶新:“那年秋花生成熟的時候一直下雨,花生收不上來,品質受到了影響,但產量卻上去了,2018年春節前花生米每斤價格在3.7元左右。春花生收得早,沒有受到天氣影響,品質好,從每斤4元漲到了4.2元。一些種植戶和貿易商就存著春花生,想春節后賣個更好的價格,沒想到節后花生大量上市,花生米價格每斤直接跌到2元,受此影響,春花生的價格也只有2.7元。”
不過此后,花生米價格一路上漲,從2018年的每斤2-3元漲到2019年的每斤3-4元,到了今年更是一度漲到每斤6元多,“我印象中2011年7月甚至有8元1斤的。”不斷波動的價格,讓張志強把花生收購工作形容成“戰場”:“成天在下面跑,就怕不能第一時間得到信息。”
作為花生產業鏈的下游,花生油加工企業更是敏感。河南正康糧油有限公司外聯部總經理李琪告訴記者:“一天1000萬元的流水,原料一裝車就要打款,花生價格波動得大,油價卻是相對穩定的,這對企業的成本管理是個考驗。”
“有時候我們心里也沒譜,除了價格方面的問題,花生品種太多太雜也不行。”正陽新地花生集團董事長李廣海認為,如果種植戶都是各種各的,儲存時也是多個品種混在一起,不利于實現優質優價,在一定范圍內如果品種相對單一,一方面有利于種植戶提升價格,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加工廠目標明確地進行采購。
市場主體 期待金融工具助力產業穩定發展
面對花生產業轉型升級、國內花生價格波動劇烈、產業鏈上下游經營難度加大等問題,業內人士對花生期貨充滿了期待。
“現在我們已經實現了花生的機械化生產,但從產業化的角度來說,鏈條仍然不夠完整,缺少有效的金融工具,尤其是種植端的風險防控措施還是不到位,現在都還是政策性保險,沒有收益方面的保障。”李廣海說,花生期貨的上市對行業來說將是重大利好,一方面,上游種植端可以根據期貨價格合理調整種植結構,控制花生銷售節奏,中游貿易商和下游壓榨企業通過期貨工具實現降低采購成本和鎖定銷售利潤的同時,也增加一條現貨的購銷渠道。另一方面,可以引領產業轉型升級,優質優價的定價模式將進一步引導農戶提高花生種植水平及質量,同時通過訂單農業、基差采購等實現價格波動風險的管理和現貨購銷的保障,推動產業倉儲物流向標準化方向發展。
“花生儲存不能過六月,賣不出去的時候著急的還是種植戶,尤其現在產量多了、規模大了,我聽說有了期貨有了訂單就不愁賣了,還能保障收益,現在農戶都很期待。”郭長松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