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不斷加強優質種質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品種創新實現數量和質量的雙突破。“十三五”期間,廣西共審定農作物新品種1143個,2018年、2019年分列全國省級品種審定數量第2位和第1位;累計選育通過國家審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畜禽新品種(配套系)13個,居全國第4位。
大力實施優質種業提升工程。全區建成4個國家級及部級、5個自治區級的種質資源圃(庫),保存農作物種質資源及相關材料8萬余份,其中野生稻、栽培稻、甘蔗、糯玉米種質資源分別約占全國保存總量的1/2、1/6、1/2、1/3。建成5個國家級、28個自治區級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保護區、基因庫),自治區級名錄品種保護率84.38%。
積極開展特色農作物地方品種和綠色品種認定工作。2018年、2019年廣西自主選育的“野香優莉絲”“桂育11號”分別拿下第一屆和第二屆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鑒評(秈稻組)金獎,中國工程院院士顏龍安評價廣西優質雜交稻選育“處于全國領先水平”。2020年以來,廣西共審定通過340個主要農作物及蠶新品種。
此外,全區注重加強收集整理、提純復壯廣西地方特色優良品種,鼓勵地方品種申請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和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在扶綏建設中國-東盟優質種業推廣示范基地,連續多年舉辦“看禾選種”等重大優新品種展示推介活動,目前全區部標或國標3級以上優質稻種植面積達六成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