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豐收季,延津縣小吳村成方連片的胡蘿卜在暖陽下,綠意盎然,已成了小吳村的“搖錢樹”。
小吳村村民李培保今年種了19畝胡蘿卜,已經進行采收了。由于李培保種植經驗豐富,他不僅選種優質胡蘿卜品種,還利用植保無人機打藥、地灌帶澆水等先進種植技術,降低種植成本,提高種植收入。現在每年他不僅能銷售品相良好的胡蘿卜,還大量銷售品種優良的胡蘿卜苗,過上了幸福的好日子。
李培保告訴記者:“我種胡蘿卜已經40多年了,現在種比以前輕松許多,從產線播種、植保無人機打藥到地灌帶澆水,又省事兒又不少賣錢。我種的這個胡蘿卜品種是百王雜交種,價格比較高,你看這胡蘿卜長得多好。我們這個地只適合種胡蘿卜,現在全村人都種胡蘿卜,家里面致富就靠種胡蘿卜。我種的胡蘿卜早兩個月已經賣罷苗了,19畝地賣了7萬塊錢,希望以后年年都能賣得這么好!”
今年風調雨順,行情也好,據李培保介紹,按目前行情,今年還是一個豐收年。
像李培保一樣,小吳村眾多村民也靠種植胡蘿卜過上了富足日子。由于胡蘿卜種植期只有五六個月,很多村民就把土地集中流轉,然后外出打工。楊達峰成立了達峰家庭農場,流轉了600多畝地進行胡蘿卜種植。規模種植需要大量務工人員,他就安排不能外出打工的鄉鄰在地里種植管理胡蘿卜苗,在收獲季節再進行胡蘿卜的采收、水洗、裝袋等工序,增加他們的收入。
楊達峰表示:“今年種了六七百畝地的胡蘿卜,種植期間用工人播種、弄地灌帶,一天工人干8個小時可得70塊錢,種植、打藥都得找工人。秋季收獲時,在胡蘿卜示范基地干活兒,當計件工,一般4個月能掙一萬多元。村民把地流轉給我,價格是一畝地1200元,以后就是務工,地租加種植收獲期間六七個月務工的工資可以達一萬六千多元,不出門把錢都掙了,家也照顧好了,日子越過越好了。”
小吳村是潭龍街道貧困戶最多的重點非貧困村,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村“兩委”與駐村工作隊積極爭取項目,并通過群眾大會推薦“致富能人”流轉土地1000余畝,用來發展胡蘿卜種植業,除土地租金外,貧困戶還可到合作社務工增加收入。
現在,色澤鮮艷、清脆香甜的胡蘿卜成了小吳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成為名副其實的“小人參”。該村村民不僅有土地收入,還成為家門口的“上班族”,收入提高了,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記者馬丙宇通訊員崔興輝董瑜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