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省小麥整體質量較好,容重較高、硬度較大,不完善粒普遍較低。”11月2日,在2020年河南省收獲小麥質量品質信息發布會上,省糧油飼料監督檢驗中心總工程師范自營說,開展收獲小麥質量調查與品質測報,對于指導小麥收儲、購銷、加工,特別是促進優質小麥“四化”發展,種植結構調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扛穩糧食安全重任,推動小麥產業高質量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
范自營說,今年中等以上小麥比例與去年基本持平,一等小麥比例下降,二等和三等上升,豫北、豫東和豫中部分省轄市,小麥質量中等以上比例基本在100%,整體小麥品質狀況相比去年較好,主要的內在品質指標粗蛋白和降落數值也要高于去年,同時全省達到優質強筋或者弱筋小麥標準的優質小麥比例持續增加,較去年增加了4.3個百分點,較前年增加7.6個百分點。
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產業發展處處長王玉田介紹,今年收獲小麥質量調查樣品的采集以縣為單位,按照等距分布原則,指定專人到自然村采集,覆蓋全省18個省轄市122個縣(市、區),全省共采集3696份樣品,樣品檢驗由市縣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組織進行。檢驗項目為國家標準中規定的質量等級指標,主要包括:分類、等級、容重、水分、不完善粒、硬度指數等。
“品質測報樣品的采集是以縣為單位,參照‘3+1’原則來確定縣級的測報樣品品種。”王玉田說,“‘3’是在本縣推廣種植面積比較大的3個優質或優良品種,‘1’是種植面積較小的新推廣品種,選取有代表性的品種,指定專人到鄉鎮取樣,全部為農戶樣品。省糧油質檢中心負責品種篩選,篩選全省各地的155個品種進行采樣,共采集樣品350份,樣品檢測由省糧油質檢中心負責,檢驗項目主要為:粗蛋白質、降落數值、濕面筋含量、沉淀指數、面團穩定時間、拉伸面積、烘焙品質評分等。”
范自營說:“我們已經連續20年開展小麥質量與品質測報工作,今年的品質測報結果中還發現了百農4199、囤麥127、西農9718等具有潛在優勢的優質小麥品種,為實施‘優質糧食工程’,實現‘五優聯動’,提供了技術支持,避免了盲目性。”(記者 焦莫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