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黨菲
獼猴桃的營養物質非常豐富,有著較高的營養價值,在我國的種植面積也比較大。因此有著非常可觀的種植前景及發展空間,受到很多人的歡迎。我們在種植獼猴桃的時候,要注意判斷好獼猴桃的采收時期,并且做好采收工作。那么獼猴桃該如何采收呢?又該在什么時候采收呢?針對此問題,9月14日,記者采訪了楊凌職業技術學院教授雷宗中。
雷宗中告訴記者,獼猴桃采收和采收后應注意以下幾點:
1、果實采收晚也不好。隨著獼猴桃價格攀升,一些果農到采收期不采,一直推遲到霜降,目的是想賣高價,由于果實在樹上已經軟化,不但賣不出高價,反而降低出售,客商還不敢收。因此,果農一定要嚴格按照品種的成熟期采收。
2、采收期的確定。獼猴桃品種較多,從開花至采收時期一般為140~150天,品種之間果實生育期差別很大,成熟期從8月份開始直到10月底。我國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達到6.5%為采收的最低指標(指采收后直接進入市場或貯藏期3個月以內的果實),采收后貯藏期較長的,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達到7.5%后采收,果實的貯藏性、貨架壽命及軟熟后的風味品質更好。
10月上、中旬是海沃德、徐香、金香采收的最佳時期。海沃德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達6.5%比較適宜;徐香、金香糖分在6.5%采收是最佳標準。測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時,在園內隨機選取有代表性的10個果實,切開果實,擠一滴汁液到手持折光儀上,測定的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達到6.5%時才可開始采收。
3、采收方法。采果應選天氣晴朗的早、晚涼爽時,或多云天氣時進行,避免在中午高溫時采收,否則果實吸收了大量的田間熱未散發出去,容易加速果實的軟化。也不宜在下雨、大霧、露水未干時采收,果面潮濕有利于病源菌繁殖侵染。
為避免采果時造成機械損傷,采果人員應將指甲剪短修平滑,戴軟質手套。使用的木箱、果筐等應鋪有柔軟的鋪墊,如塑料編織袋,粗紙等,以免果實碰傷。
采果時應使用采果袋,以裝10公斤左右果實為宜,果袋底部開口,從底部縫制一個遮簾掛在袋頂的背帶上,用遮簾將底部開口嚴密封住,不使果實掉出。要將采果袋內的果實轉放入轉運箱時,將裝有果實的果袋輕放入箱內,取開遮簾的掛鉤,將果袋輕輕提起,果實從底部開口處輕輕滑入到果箱內。
采果時用手握住果實,手指輕壓果柄,果柄即在距果實近處折斷,殘余的果柄仍留在樹上。采摘時要輕拿輕放,盡量避免刺傷、壓傷、撞傷果實。要減少倒筐、倒箱的次數。還應注意修平運輸道路,運輸過程中緩慢行駛,避免猛停猛起,減少震動、碰撞和擠壓。
4、果實采收后要預冷。獼猴桃果實采收后,田間溫度在20℃左右,果實表面溫度高,果實內溫度更高,經預冷后將果實表面及內部溫度降低,接近冷庫溫度,這樣進庫前由于降溫,不會因突然進庫后不適應而發生冷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