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科注
自國科農研院公眾號面向全行業征集原創首發以來,我們得到了業界人士的熱烈響應和積極支持。征集到了眾多來自不同領域專家的文章,對行業發展的思考頗有見地。國科農研院在近期已經發布多篇,并署之以“原創首發”、“重磅原創”,后續仍會繼續精心篩選并分期發送。
本期是國科農研院特約研究員蕭禾老師的一篇力作。眾所周知,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跨國投資帶來巨大沖擊,世界經濟受到嚴重影響。那么,在此背景下,中國種業是否會繼續堅持改革開放戰略?作者從外商投資政策變化、已有政策落實和龍頭企業國際化布局等方面進行了深入分析。全文思路清晰,例證鮮活,富有啟發性,特此刊發,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特別說明的是,在讀者朋友們的建議下,國科農研院對原創作品開通了贊賞功能,歡迎大家對作者的辛苦付出、無償分享予以肯定和支持。而由于微信公眾號運營規則限制,贊賞賬戶統一設為國科農研院,后續會將贊賞悉數轉給作者,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國科農研院的關注和支持!
中國種業是否會堅持改革開放戰略?
蕭禾
自從2018年中美貿易戰以來,經濟全球化受到挑戰。特別是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跨國投資帶來巨大沖擊,世界經濟受到嚴重影響,中國種業是否會繼續堅持改革開放戰略引起關注。從2019年底至今特別是近期我國種業發生的幾件大事來看,我國種業將繼續堅持改革開放,繼續堅持國際化發展戰略,這既符合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符合國家大政方針,也符合種業發展規律。
第一,外商投資政策繼續放寬
突出表現是2020年版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繼續減少對外資投資農作物種業的限制。2020年版負面清單6月24日公布,7月23日實施,在2018年版負面清單已經減少外資投資限制的基礎上,進一步放寬小麥種業投資限制。將小麥新品種選育和種子生產須由中方控股放寬為中方股比不低于34%。
小麥是常規種,生產自留種比例較高,商業價值不如雜交作物。但近年來,農民自留種比例降低,商業價值逐步提高,一些新品種也賣出了上千萬的高價。我國小麥育種水平較高,單產在各小麥主產國中處于較為領先的地位,雜交小麥研究有突破。目前,我國還沒有中外合資合作的小麥種業公司。小麥種業投資限制放寬,我們期待優秀外資進入,引進國外先進的人才、理念和技術,促進小麥品質和單產水平再上新臺階。
第二,已有政策穩步實施
1.農業農村部開始給外資企業發放種子進出口許可證。根據中國種業大數據平臺,農業農村部已經分別在2020年4月3日為青島皇瀧種子有限公司、2020年5月28日為圣尼斯種子(北京)有限公司發放了種子進出口許可證。這兩家都是外資種子公司,特別是圣尼斯有著很大影響力。
1997年農業部、國家計委、外經貿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等四部委《關于設立外商投資農作物種子企業審批和登記管理的規定》第2條“暫不允許設立外商投資經營銷售型農作物種子企業和外商獨資農作物種子企業”,外資種子企業實際上拿不到農業部的進出口資質,進口種子時由中方代理,增加了工作環節和運營成本。該規定已于2019年廢止,相關規定自然取消,農業農村部及時地調整了具體的審批流程。
2.外國自然人也可以在我國成立種子公司了。從中國種業大數據平臺上查詢到,2020年1月22日,農業農村部為北京中聯韓種子有限公司發放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根據工商登記,這是一家外國自然人設立的一人有限責任公司。這也是一個進步。按照1997年四部委規定的第4條,“外方應是具有較高的科研育種、種子生產技術和企業管理水平,有良好信譽的企業”,外國自然人原來是不能在我國設立種子公司的。蔬菜企業具有分散和家族化個人化的特點。外資企業為了減少風險,以個人身份來我國設立種子公司是合理的選擇。1997年四部委規定的廢止,農業農村部同樣很快落實了相關政策。
同樣,我們注意到,農業農村部在2020年4月3日為海澤拉啟明種業(北京)有限公司頒發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海澤拉是全球知名的跨國蔬菜種子公司,來中國新申請許可,表明外資對中國種子市場前景看好。這是農業農村部營造內外平等、有序競爭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
第三,龍頭企業加快國際化布局
1.隆平高科引進日本三井。根據隆平高科6月12日公告,6月11日,隆平高科與日本三井物產株式會社達成合作協議。雙方基于在蔬菜品種多樣化、聯合育種、海外市場開發等方面的戰略互補性,確定通過股權轉讓的形式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具體是,三井物產收購湘研種業20%的股份,交易完成后,隆平高科持有湘研種業60%股權,湘研種業仍為公司控股子公司。
這次交易額本身不會太大,合作的領域是蔬菜種子,不是主要農作物,但意義深遠。一是外資以并購方式進入我國種業,這是公開報道的第一次。二是雙方將共同開發海外市場,這將是我國種業“走出去”的一種全新探索。我方(隆平)種質資源比較有優勢,外方(日本三井)商業化運作和全球市場開拓有優勢,雙方攜手優勢互補,可能打開我國種業“走出去”的一條捷徑。三是表明國家種業政策越來越寬松。
2.先正達中國正式運轉,是否突破了產業政策?6月18日,先正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消息稱,先正達集團在當天正式成立。新的公司架構采取了條塊結合的靈活架構。從業務上,分植保、種子和植物營養,但中國的業務全部由先正達中國負責,先正達中國的總部位于上海。這彰顯了先正達集團對中國業務的期待。先正達中國同時整合了中國中化和中國化工的農業業務,種子方面包括中國種子集團有限公司、安徽荃銀高科、三北種業、壽光先正達等。
先正達集團從資本所有制上來說,是典型的國有企業,國資委是實際控制人。從集團公司注冊地上來看,屬于瑞士公司,當然是外資。而種業板塊的總部設在美國,又是一個美國公司。按照目前種業的產業政策,實質上是不允許外資進行水稻和大豆種業的。而中國種子集團有限公司和安徽荃銀高科都有相關業務,并且都是雜交稻的優勢企業。目前的架構,可以說先正達集團在從事水稻和大豆業務,是否突破了產業政策的限制,值得探討。
3.大北農繼續布局轉基因種子。6月23日,農業農村部網站發布《2020年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批準清單》,大北農有兩個突破,一是DBN9858玉米品種名稱公示。該品種能耐受標簽推薦中劑量4倍的草甘膦和2倍的草銨膦,主要作為前期獲批玉米性狀產品DBN9936及后續升級產品的配套庇護所,為抗性昆蟲治理提供有效解決方案。二是耐除草劑大豆DBN-09004-6性狀產品獲批,用途為加工原料。該性狀產品已于2019年2月27日獲得阿根廷政府的種植許可,將為我國進口做準備。
大北農繼年初的轉基因玉米品種之后,接續推出庇護所玉米品種,證明了該公司生物技術研發充分考慮了轉基因品種產業化的配套技術問題。但是國內什么時候放開轉基因,還是一個未知數。因此,6月24日股市反映平平。因國內不允許種植轉基因大豆,大北農把科研成果轉移到到阿根廷轉化,這可能會影響到南美的大豆種業和大豆生產供應格局。













